发生于胆囊底、体、颈部及胆囊管的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Gallbladder Carcinoma);发病率占胆道肿瘤的2/3。
临床表现
-
早期多无特殊症状;
-
中、晚期可有腹部隐痛、纳差等慢性胆囊炎症状,亦可有饱胀不适、胆绞痛、发热等急性胆囊炎症状;
-
晚期可有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尿色及大便颜色变化、体质量减轻、明显皮肤瘙痒及腹部包块。
人口统计学
1、年龄: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
2、性别:男:女=1:3
3、流行病学
-
常在胆石症和胆道感染基础上发生;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6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
诊断
1、影像学检查;
2、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3、CEA和CA19-9升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
治疗及预后
1、治疗
-
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
晚期行支架置入以减轻胆管梗阻及全身化疗。
2、预后:5年生存率为5%
影像表现
1、X线表现
X线片:一般不用于诊断胆囊癌
ERCP:
-
价值有限,胆囊通常不显影
-
可见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
2、CT表现
CT平扫:20%呈胆囊腔内肿块,20%呈胆囊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60%呈肿块取代整个胆囊。
-
多数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
可见高密度影,可以是胆囊结石或陶瓷样胆囊,也可以是肿瘤内的钙化灶。
CT增强:
-
40%的肿瘤呈血管样显著强化(高于自身正常肝实质的强化);
-
动脉期强化显著,门脉期持续性强化或强化减退;(门脉期的强化程度与病灶所含纤维组织的比例有关。)
-
病灶较大时,病灶的周边部分在动脉早期呈明显不均性强化;
-
病灶常常累及邻居肝实质或肝门区结构。
3、MR表现
T1WI:胆囊腔内的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
T1WI 增强:
-
与CT增强表现类似;
-
动脉期明显强化,呈不均匀稍高信号;
-
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持续性强化;
-
较CT更加敏感地显示肿瘤对邻居肝脏有无侵犯。
MR功能成像:
-
肿瘤扩散受限,DWI常表现为高信号;
-
MRCP显示胆胰管解剖关系,对浸润胆道的胆囊癌较为灵敏。
鉴别诊断
1、慢性胆囊炎
-
胆囊腔缩小,胆囊壁增厚;
-
常常合并胆囊结石;
-
可合并胆囊周围脓肿;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
少见,常合并胆结石;
-
胆囊壁的局灶性或广泛性增厚,其内见多个低密度区;
-
增强扫描增厚的胆囊壁呈“三明治征”或“夹心饼干征”;
-
无恶性肿瘤影像征象,如淋巴结肿大、肝脏转移。
2、胆囊转移瘤
-
最常见为黑色素瘤,表现为胆囊黏膜小息肉状或局灶性增厚;
-
HCC和其它肝脏恶性肿瘤为第二常见转移瘤来源。
3、胆囊息肉
-
大多数息肉长径小于1cm;
-
息肉恶变的几率与其大小有直接相关性,长径小于1cm的息肉恶变罕见;
-
胆囊腺肌瘤病;
-
一种原因不明性良性增生性疾病;
-
超声具有相对特异性,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的胆囊壁并彗星尾征;
-
CT和MRI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及伸入其内的多个小壁内憩室,它们与胆囊腔相通。
典型病例
Case 1
Case 2
Case 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胆囊癌#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