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憩室印戒细胞腺癌
2011-06-0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摘要 尿道憩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尿道憩室癌尤其罕见,文献报道仅200余例。腺癌是尿道憩室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据我们所知,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例尿道印戒细胞腺癌病例报道,而尿道憩室印戒细胞腺癌病例还未见报道。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偶然发现的女性尿道憩室印戒细胞癌病例。前言 &n
摘要
尿道憩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尿道憩室癌尤其罕见,文献报道仅200余例。腺癌是尿道憩室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据我们所知,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例尿道印戒细胞腺癌病例报道,而尿道憩室印戒细胞腺癌病例还未见报道。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偶然发现的女性尿道憩室印戒细胞癌病例。
前言
尿道憩室癌非常少见,只有200多例文献报道。在此我们报道了一例偶然发现的女性尿道憩室印戒细胞癌病例。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81岁,主诉耻骨上疼痛,尿道内有分泌物,伴尿频、尿急、尿不尽。既往病史包括因外阴癌行外阴切除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经环磷酰胺治疗后缓解,有吸烟史,每年40包。体检发现尿道7点钟方向处有一坚硬肿块,有触痛。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显示尿道两侧病灶处均有液体充盈,见图1。膀胱镜检查结果呈阴性。
尿道憩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尿道憩室癌尤其罕见,文献报道仅200余例。腺癌是尿道憩室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据我们所知,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例尿道印戒细胞腺癌病例报道,而尿道憩室印戒细胞腺癌病例还未见报道。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偶然发现的女性尿道憩室印戒细胞癌病例。
前言
尿道憩室癌非常少见,只有200多例文献报道。在此我们报道了一例偶然发现的女性尿道憩室印戒细胞癌病例。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81岁,主诉耻骨上疼痛,尿道内有分泌物,伴尿频、尿急、尿不尽。既往病史包括因外阴癌行外阴切除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经环磷酰胺治疗后缓解,有吸烟史,每年40包。体检发现尿道7点钟方向处有一坚硬肿块,有触痛。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显示尿道两侧病灶处均有液体充盈,见图1。膀胱镜检查结果呈阴性。
图1 盆腔MRI检查结果显示两处独立的尿道憩室
当发现在5点钟和7点钟方向处存在两个独立的尿道憩室后,患者接受了尿道憩室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显示为纤维组织变性。但是,最终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侵袭性高分化腺癌,侵及两处尿道憩室,伴有特征性印戒细胞以及粘蛋白分泌,见图2。
图2 尿道憩室印戒细胞腺癌的苏木素-伊红染色
由于结肠镜检及腹部、盆腔CT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因而患者的疾病被认为是原发性尿道癌而不是胃肠道原发癌转移。血液学检查结果与膀胱尿道切除术后的病理分期结果相一致,并认为本癌症是患者此前环磷酰胺暴露的后果。
患者接受了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双侧骨盆淋巴结清扫以及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清扫范围尽可能扩大,最远达阴道侧穹窿以及双侧耻骨下支。最终的病理结果显示为侵袭性腺癌,3.2cm大小,包裹尿道并侵入尿道周围软组织、膀胱、阴道壁以及淋巴结,切除样本边缘无肿瘤组织。肿瘤由结构完整腺体构成,内含大量粘蛋白和印戒细胞。
术后5个月,患者在阴道口部位肿瘤复发。广泛性局部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高分化粘液腺癌,其中的印戒细胞与患者先前切除的病变组织相似。患者拒绝放疗,1个月后患者死亡。
讨论
后天性尿道憩室的病因是尿道旁腺重复性感染并阻塞,形成尿道下脓肿并破入尿道腔。(1)憩室多位于尿道中三分之一段,开口多位于尿道后外侧。女性患者也可出现先天性尿道憩室,这是由包括斯基恩氏腺囊肿或输尿管异位导致的加特纳管囊肿在内的先天异常所致的。(1)
成年女性尿道憩室的发病率为1-6%,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在30-70岁之间(1)。典型表现就是“三个D”:即排尿困难、性交困难及尿不尽。其他症状包括复发性膀胱炎、尿痛、阴道肿物或分泌物、血尿及尿失禁。多达20%的被诊断为尿道憩室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1)。体检时,患者阴道前壁触诊可及肿物,尿道呈柔软条索状伴脓性分泌物或尿液排除。可使用膀胱尿道镜检查显示尿道口。
以往,该疾病的诊断是通过双气囊正压尿道造影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进行的。但这些技术都是侵入性的检查并可能漏诊非交通性憩室(1)。在评估憩室的大小、结构和复杂性时,磁共振检查是一种不依赖于排泄的、非侵入性成像检查技术并且没有电离辐射。通过磁共振检查,可以轻松地发现与尿道毗邻的憩室,并可仅依此确诊,无需考虑憩室颈部的情况(2)。
女性尿道腺癌仅占所有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0%,并且被认为是来源于女性尿道旁腺(Skene氏腺)、尿道旁管或者尿道上皮腺化生的 (3)。这与女性尿道癌中最常见的原发癌——鳞状细胞癌正好相反。腺癌可被分为粘液腺癌和透明细胞腺癌两种亚型(4)。当大量的粘蛋白堆积在胞浆中将细胞核压缩至一旁时就会出现典型的“印戒”样表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本例患者的癌变是因为以前应用过环磷酰胺。环磷酰胺被认为是一种膀胱致癌物,并且此前曾有使用环磷酰胺治疗后发生膀胱及上尿道恶变的病例报告(5)。
尿道憩室癌非常罕见,仅占所有尿道癌的5%(6)。现有文献报道不足200例(1)。一般来说,其治疗只有憩室切除术一种方法,但此法的局部复发率较高 (6)。后来其治疗改为全尿道切除及前盆腔内脏剜除术,与女性侵袭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相类似,目的是为了减少局部复发。Shalev等人回顾了79例尿道憩室癌患者,并对接受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进行了对比。在行单纯行憩室切除术、放疗及前盆腔内脏剜除术的患者中,分别有67%、70%、27%的患者发生了局部复发或转移(7)。
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也应考虑,特别是在疾病晚期患者中。虽然不存在既定的治疗方案,但还是有放疗或化疗成功治疗的案例报道。 Seballos等建议当憩室癌扩展到膀胱颈时可以进行辅助化疗(8)。Awakura等报道了一例接受了新辅助放疗外加化疗(药物包括顺铂、5-氟尿嘧啶(5-FU)以及甲酰四氢叶酸)的患者(9)。治疗后,MRI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体积减小了65%,后期行病灶切除术后,两年内未见肿瘤复发(9)。 Davis等描述了一例发生了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使用铂-5-FU加放疗的新辅助疗法、前盆腔脏器剜除术、紫杉醇和卡铂辅助治疗后10个月内,患者呈无病状态(10)。
我们报告了唯一的一例尿道憩室印戒细胞癌病例。尿道憩室虽不常见但记住这个诊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患者有下尿道症状及可触及尿道肿块时,因为正如我们报告的该例患者一样,人们可能并不清楚憩室中包含什么。盆腔磁共振是诊断的首选检查。不幸的是,因为许多尿道憩室癌患者诊断时已到晚期,所以一开始就应给予积极治疗,采取前盆腔内脏剜除及尿道切除术,并考虑联合使用与放疗和化疗。
参考文献
1. Rovner, E. S. Bladder and Urethral Diverticula. Campbell-Walsh Urology, 9th Edition, volume 3, chapter 73. Saunders Elsevier, Philadelphia, 2007
2. Hosseinzadeh, K., Furlan, A., Torabi, M. Pre- 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of urethral diverticulum. Americ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8; 190, 165-172
3. Suzuki, K., Mortia, T., and Tokue, A. 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female ureth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2001;8, 509-512
4. Kato, H., Ogihara, S., Kobayashi, Y., Toguri, A., Igawa, Y., and Nishizawa, O.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positive adenocarcinoma of a female urethral diverticulum: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1998; 5, 291-293
5. Shiga, Y., Suzuki, K., Tsutsumi,M. et 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renal pelvis in a patient with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ap J of Urol. 2002(5): 301-5
6. Rajan, N., Tucci, P., Mallouh, C., and Choudhury, M. Carcinoma in a female urethral diverticulum: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Urology, 1993; 150, 1911-1914
7. Shalev, M., Mistry, S., Kernen, K., Miles, B.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a female urethral diverticulum. Urology, 2002; 59, 773iii-773v
8. Seballos, R., Rich, R. Clear cell adend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 urethral diverticulum. The Journal of Urology, 1995; 153, 1914-1915
9. Awakura, Y., Nonomura, M., Itoh, N., Maeno, A., and Fukuyama, T. Adenocarcinoma of the female urethral diverticulum treated by multimodality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2003; 10, 281-283
10. Davis, R., Peterson, A., Lance, R.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 in a female urethral diverticulum. Urology, 2003; 61, 644vii-644viii.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少见
134
#尿道#
35
#憩室#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