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超四成癌症死亡可避免

2019-04-04 佚名 健康报

超过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通过一级预防避免。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团队近日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子刊上在线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2014年,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有1036004例癌症死亡可归因于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这一群体占当年癌症死亡人数的45.2%。这意味着,超过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通过一级预防避免。

他们使用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数据,发现吸烟、感染和不良饮食是造成癌症总负担的最大因素。陈万青说:“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风险。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准确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癌症死亡的影响。”

研究团队将23种可改变的癌症风险因素划分为5大类:行为因素4种,包括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饮食因素7种,例如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钙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摄入过量等;代谢因素2种,即体重超标和糖尿病;环境因素2种,即PM2.5污染和紫外线辐射;感染因素8种,包括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型和华支睾吸虫。

研究指出,所有风险因素影响最高的癌症是卡波氏肉瘤和鼻咽癌。按性别划分,影响男性最高的风险因素是吸烟、乙肝病毒感染、低水果摄入量、饮酒量及PM2.5影响;女性则是水果摄入量低、乙肝病毒感染、吸烟(尤其是二手烟)、体重过重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从年龄来看,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代谢因素在40岁~44岁男性和50岁~54岁女性中影响最大;行为因素在50岁~54岁男性和65岁~69岁女性中影响最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45356, encodeId=79812045356e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e4de1399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死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399, encryptionId=7e4de13990f, topicName=癌症死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f7770, createdName=jeanqiuqiu, createdTime=Wed Jun 19 17:25:00 CST 2019, time=2019-06-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PD-L1棕榈酰化修饰及相应抑制剂开发策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所许杰课题组在《自然》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发表题为"Inhibiting PD-L1 palmitoylation enhances T-cell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tumours"的研究论文。论文进一步报道了PD-L1的棕榈酰化修饰促进其表达的机制,通过设计的PD-PALM多

Cell Rep:揭示 病毒诱发细胞癌变的关键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蔡启良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一种病毒介导AURKB蛋白水解切割调节机制及其在诱发宿主细胞恶性增殖中的重要调控作用。3月26日,研究成果以“Viral-mediated AURKB Cleavage Promote Cell Segregation and Tumorigenesis”为题在线发表于Cell Reports。

盘点:眼科相关肿瘤近期研究进展

Exp Ther Med: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为葡萄膜黑色素瘤潜在生物标志物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的Yang M和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的Wan Q等人近日在Exp Ther Med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工作。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一种影响全世界人群的肿瘤。尽管已经有研究进行UM的基因表达分析,但仍然缺乏针对这种类型癌症的系统共表达分析研究。他们通过生物信

ECMO辅助下罕见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术麻醉管理一例

患者,女,53岁,158 cm,54kg,因“反复咳嗽气促2年,加重4月”入院。术前一般情况可,未见明显口唇紫绀,术前BP142/71mmHg,HR70次/分,近20d来,患者行走60~70m出现气促,无明显诱因下静息状态下出现憋喘,夜间睡眠无憋醒史。术前诊断:气管肿瘤:性质待诊;高血压2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内肿瘤切除、气管重建术”。

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患者,男,49岁。因尿频、尿急2年入院,发病以来无尿痛、血尿、排尿不畅等,尿量较少。既往体健,无肿瘤病史及家族史。体检:耻骨联合上膀胱区隆起,触及大小约9.0 cm×11.5 cm质硬包块,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发现靶向PD-L1的癌症免疫治疗新途径

近期,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旗下重要杂志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发表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勇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IN28/let-7/PD-L1 Pathway as a Targe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论文发现了癌细胞中PD-L1的调节机制,并得到一种能特异性诱导人体自身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化学小分子,为癌症免疫治疗提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