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与神经系统损害
2023-07-05 神经科学论坛 神经科学论坛 发表于上海
我国对毒品的定义是指鸦片 、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类)、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01 论坛导读
我国对毒品的定义是指鸦片 、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类)、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02 常见的毒品种类
A:麻醉药品 阿片类(6种)、吗啡类(3种)、盐酸乙基吗啡类(3种)、可待因类(5种)、福呵定类(2种)、可卡因类(2种)及合成麻醉药类(6种)计7类129种。 一般人所认知的毒品是:罂粟、鸦片(OPium) 、吗啡(MOrphia)、可待因、海洛因(食二号、三号、四号)、大麻、古柯、可卡因、 安非他明(又称冰毒)、杜冷丁、美沙酮、芬太尼及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B:精神药物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中枢兴奋剂,如苯丙胺、亚甲二氧甲基丙胺(MDMA)。致幻剂,如麦角酰二乙胺,北美仙人球碱、苯环利啶(PCP) 三唑仑。 |
03 常见毒品神经系统损害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由于毒品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兴趣与能力。长期吸毒精神萎靡,形销骨立,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因此,有人告诫吸毒者:“吸进是白色粉末,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除成瘾依赖性之外,许多毒品还会引起脑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
1. 青年性卒中风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瘾药物对大脑的不良影响已众所周知,但人们对毒品对心脏的潜在危害所知甚少。可卡因、尼古丁等中枢神经兴奋剂是增加心血管风险的罪魁祸首,但其他药物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比较微妙。吸食大麻为新的卒中危险因素。麻醉药被认为是相对良性的,如大麻和酒精最近被证实有心血管风险,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2. 急性甲基苯丙胺中毒
甲基苯丙胺是一种拟交感神经胺类,属于苯乙胺类化合物,具有导致兴奋、厌食、欣快和幻觉等多种刺激作用。甲基苯丙胺于1893年被首次合成。30年之后,甲基苯丙胺作为药品成分被用于鼻充血和哮喘的治疗。甲基苯丙胺在临床上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肥胖的短期治疗以及发作性嗜睡病的超适应证治疗。甲基苯丙胺是除大麻外,世界上最为广泛滥用的毒品。
甲基苯丙胺可引起许多呼吸、心脏、血管、耳鼻喉、神经、皮肤、精神、感染性、创伤性和牙科疾病。应对患者全身各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甲基苯丙胺中毒患者的表现因人而异,有的几乎无症状,而有的则会出现拟交感神经危象,伴有癫痫发作、代谢性酸中毒和危急心血管衰竭。就诊于急诊科的患者,最为常见的表现是激越状态、心动过速和精神错乱。危及生命的中毒特征是高血压、心动过速、严重躁动性谵妄、体温过高、代谢性酸中毒和癫痫发作。
舞蹈病样运动障碍在急性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患者相对比较常见,是由多巴胺能神经传递紊乱引起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能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梗死或出血。严重中毒的患者可有癫痫发作,通常在使用甲基苯丙胺24小时内发生。癫痫发作通常是自限性的,短暂的。
3. 海洛因脑病
1982年世界首个“海洛因脑病”患者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发现的。接下来的20年里仅在欧洲比如德国等地发现过1-2例,到1997年美国发现2例,1999年美国又发现1例,亚洲地区在90年仅在中国台湾发现1例。
诊断思路
①有吸毒史,以烫吸方式多见
②多在戒毒情况下发病
③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弥漫性脑损伤,尤以精神症状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
④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轻度蛋白增高
⑤脑电图正常或弥漫性慢波
⑥头颅CT及MRI检查均显示脑内多发性、对称性病灶,尤其以小脑齿状核病灶最为典型
⑦患者病情轻重及病变范围与吸毒时间及毒品剂量无平行关系
⑧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CT及MRI无平行关系
4.笑气中毒性脊髓亚变
氧化亚氮(N2O)俗称笑气,作为一种吸入性麻醉药广泛用于牙科诊所拔牙、产科分娩镇痛、胃肠镜检查等。虽然笑气目前尚未列入管制毒品,但近年来,N2O滥用的情况愈发严重,因长期大量吸入N2O致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时有报道。
图源:麻醉安全与质控,2017,1(1):40-41.
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长期大量滥用笑气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神经损伤、心律失常、巨幼细胞贫血等,甚至威胁生命。2006~2012年,英国报道了17例吸食N2O导致死亡的病例。美国药品滥用警告网络(DAWN)显示在4678例毒品致命案例中,有7例与吸入N2O有关。因此,N2O的滥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曾经,N2O被认为是完全无害的、可安全应用于麻醉的气体。直到1956年,Lassen等报道了长期暴露于N2O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人们才认识到N2O也有毒理性质。目前,N2O的具体毒理机制是N2O可通过不可逆结合维生素B12的钴原子,引起维生素B12失活及缺乏,但长期、大剂量或短时间内大剂量吸入N2O会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引起相应的周围神经病变。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啦啦啦啦啦啦
63
毒品的危害太大了,可毒品用在正确的地方能救人,所以管制最重要
58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