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ell重磅:通过计算模型预测先导编辑效率及脱靶率,拓展其应用前景

2023-05-10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发表于上海

这项发表在 Cell 的研究大规模分析了先导编辑效率数据,由此广泛表征了先导编辑的决定因素,并开发了一系列的计算模型来预测在多种细胞类型中不同先导编辑系统的效率,以及脱靶率。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深刻改变了基因编辑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模式。近年来,基于CRISPR系统开发的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PE)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有望引领基因编辑的全新变革。

先导编辑是由刘如谦(David Liu)实验室于2019年开发的精准基因编辑系统,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多样化编辑,包括基因点突变、基因插入、基因敲除以及多位点编辑等等。相比于传统的同源定向修复(HDR),PE无需DNA双链断裂(PE)即可实现编辑,因此安全性也更高。

然而,PE系统也存在编辑效率偏低、pegRNA设计复杂等缺点,并且需要先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确定最有效的pegRNA,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目前许多研究正努力优化PE系统,克服这些现有的缺点。

近日,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的 Hyongbum Henry Kim 教授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Prediction of efficiencies for diverse prime editing systems in multiple cell typ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以无误差的方式评估了总共338996对pegRNA的先导编辑(PE)效率,以此确定影响先导效率的因素。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开发了名为DeepPrime、DeepPrime-FT和DeepPrime-OFF的计算模型,可以预测8种PE编辑系统在7种细胞类型中的编辑效率,以及先导编辑中脱靶效率。这些发现和计算模型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先导编辑的应用。

先导编辑(PE)是一种能够实现任意碱基替换、DNA短片段插入和缺失、以及这些变化的组合的基因编辑技术,先导编辑器由PE向导RNA(pegRNA)、逆转录酶MMLV与nCas9组成。目前已经报道了多种PE系统,包括PE1、PE2、PE3、PE4、PE5。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实现高效率的先导编辑,pegRNA的合理设计是其中的关键。pegRNA包括一个引导序列、tracrRNA支架、一个逆转录模板(RTT)和一个引物结合位点(PBS),在结构上可以说是相当的复杂。为了进行一次有效的先导编辑,研究团队需要设计成百上千个pegRNA、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筛选到寥寥几个可以满足要求的pegRNA。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无误差的方式使用五个不同的数据库评估了总共338996对pegRNA的PE效率。这种高通量评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广泛和系统地确定影响PE效率的因素。

图片

研究模式图

这些结果表明,PE效率会随着编辑核苷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对于三个以上的核苷酸,其编辑效率会大大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无论编辑类型和RTT长度如何,在高效PE编辑的最后一个模板化位置的首选核苷酸在C>T>A>G的顺序排列。

研究团队总结了与PE效率相关的20个最重要的特征,包括PBS序列的熔解温度(Tm值)、GC含量、DeepSpCas9评分以及同源互补序列长度等等,并揭示这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即每个因素的最佳范围通常取决于其他因素的水平。

图片

影响PE效率的相关特征

基于PE效率的大型数据集,研究团队开发了两个计算模型——DeepPrimeDeepPrime-FT,其设计的pegRNA使用优化的pegRNA支架、最佳协同编辑PAM序列和更高效的PE变体,不仅提高了PE系统的编辑效率,还可以准确预测7种不同细胞类型中所有可能的编辑类型组合的各种PE系统的效率。

图片

图片

开发用于预测PE编辑效率的计算模型

为了验证其实用性,研究团队测试了DeepPrime和DeepPrime-FT是否可以生成编辑效率更高的、用于纠正致病性突变的pegRNA:与合理设计的pegRNA相比,基于DeepPrime的pegRNA设计可以将平均编辑效率提高2.1倍,而对于DeepPrime-FT来说,这一数值为5.7倍。

图片

计算模型预测的pegRNA具有更高的PE编辑效率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广泛地分析了PE系统的脱靶率,并开发了一个计算模型——DeepPrime-OFF用于预测不匹配目标序列的PE效率,并证明DeepPrime-OFF有助于减少潜在的脱靶位点的数量,并确定应该测试的pegRNA的优先级。

图片

DeepPrime-OFF用于预测不匹配目标序列的PE效率

总而言之,这项发表在 Cell 的研究大规模分析了先导编辑效率数据,由此广泛表征了先导编辑的决定因素,并开发了一系列的计算模型来预测在多种细胞类型中不同先导编辑系统的效率,以及脱靶率。通过这些计算模型,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计算预测先导编辑和pegRNA的不同组合在匹配或不匹配的目标序列处的编辑效率,以选择最有效和最具体的组合。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3)00331-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采用改进CRISPR技术 发现近500个新的lncRNAs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00个核苷酸,但不编码任何蛋白的神秘分子,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想知道基因组中这类分子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12月15日Science杂志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识别出了499个新lncRNAs,这为理解这些小分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lncRNAs与大多数编码基因不同,后者能作用于多种细胞系,但令人惊讶

Nat Biotech:一次生产10亿CAR-T细胞,新型CRISPR技术,无需病毒载体高效插入超长DNA序列

常规CRISPR技术通常依靠病毒载体来递送到细胞中,但病毒载体往往成本高昂且耗费资源,因此,制造大量临床级病毒载体一直是CRISPR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如何利用基因魔剪—CRISPR技术来进行非编码基因组功能的研究?

我们或许才刚刚开始打开对巨大的基因组非编码区域的研究,基于CRISPR的两项新技术或许就能够帮我们开启研究的新篇章。我们(原文笔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基因组中编码蛋白组分背后的规则,同时通过对DNA序列的观察我们也能够找出从事编码作用的基因的开始以及终止位置。 对于基因组中残留的98%的基因组而言,却又是一番不同的故事了,如今我们对于DNA暗物质的理解都是来自于对非编码DNA单个

Mol Syst Biol:药物筛选结合CRISPR技术提高抗癌药物疗效

导言:CRISPR来自微生物的免疫系统,是生物科学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种突破性的技术通过一种名叫Cas9的特殊编程的酶发现、切除并取代DNA的特定部分。该技术具有非常精准、廉价、易于使用,并且功能

Mol Ther:重磅!中国科学家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复人类胚胎中的基因突变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势如破竹,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显得日益迫切。近日,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黄行许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刘见桥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最新CRISPR技术成功纠正了胚胎中的马凡综合症(MFS)致病突变。这一研究成果代表着在重塑人类胚胎DNA的尝试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MIT:CRISPR技术再升级,走入精准控制时代

如果说到近几年来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或许很多人都会提到CRISPR。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不但在新药研发的高通量筛选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有直接应用于临床的能力——今年6月,美国NIH下属的重组DNA咨询委员会投票一致通过CRISPR可用于人体基因编辑。而在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科学家也宣布将把CRISPR技术应用于人体,以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不难想象,未来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