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你可能不知道的一种疾病
2018-06-18 张磊 张磊博客
当下正是荔枝旺季,吃货们早已吃不拢嘴。 但是,一篇微信爆文却将大家目光聚焦在“荔枝病”身上: 广州一位7岁儿童空腹食用过多荔枝后,血糖过低出现昏迷,因食用荔枝导致血糖低的症状便称做荔枝病。 其实回顾20世纪末至今,每年六月都是“荔枝病”研究的旺季。 爆文中提及2000年的一起案例:广西某医院收治71例因食用荔枝引起低血糖的病人。 同时期的许多研究认为,胰岛素会降低人体血糖
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一直是美味的水果的代名词。
当下正是荔枝旺季,吃货们早已吃不拢嘴。但是,一篇微信爆文却将大家目光聚焦在“荔枝病”身上:
广州一位7岁儿童空腹食用过多荔枝后,血糖过低出现昏迷,因食用荔枝导致血糖低的症状便称做荔枝病。
其实回顾20世纪末至今,每年六月都是“荔枝病”研究的旺季。
爆文中提及2000年的一起案例:广西某医院收治71例因食用荔枝引起低血糖的病人。
同时期的许多研究认为,胰岛素会降低人体血糖,而吃大量的荔枝会摄入过量果糖致使胰岛素上升,超量的胰岛素引发了低血糖,严重甚至致死。
这类观点将果糖当作”始作俑者“,但细想一下,那为什么没有”果葡糖浆病“?
其他研究中发现,荔枝内含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氨基酸,也有间接抑制血糖分解的物质,或者“荔枝病”是在多种因素工作作用下发生。
虽然,这么多年对于“荔枝病”的争论多是猜测。
但就在这些各种猜想中,总离不开一个关键物质——胰岛素。
胰岛素究竟在我们身体里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胰岛素的原产地——胰腺
对于胰岛素的认识,从19世纪中开始。
科学家发现移除狗的胰脏,会使其尿液含糖,于是认为胰脏产生的某种物质与糖尿病有着因果关系。
这种“神秘物质”也因此受到学界的重视,乃至登临两届诺奖:
1921年,胰岛素被成功提取,提取者也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1955年,胰岛素分子的一级结构被阐明,阐明者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化学家桑格阐明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胰岛素着实不凡,因为它是人体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
这里说的血糖,就是指游离在血液中的葡萄糖。
我们日常饮食都在摄取葡萄糖,这些葡萄糖被消化后,就从小肠进入血液中。
它们有的成了你的能量,有的成了你的肥肉。
葡萄糖的一生,从它作为食物被吃进胃里开始。
它们中的80%通过血液来到了各个细胞当中,反应放出能量,维持体温。
也有一部分能量被储存在ATP中,负责如肌肉收缩之类的生理活动消耗。
剩下20%进入肝脏、肌肉,而这一过程正需要用到胰岛素。
一般在饭后,大量摄入葡萄糖后血糖升高。
这时候的你懒懒地不想动,无处消耗的血糖便聚集游行,胰腺只得马上派出胰岛素前去镇压。
胰岛素将一批批血糖送入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转变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同时,近5%的葡萄糖被转变成了脂肪和胆固醇,这也是为何糖吃多了也会胖。
糖元的二维剖面示意图
既然胰岛素能够降糖,必然也有“升糖素”。
人体中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都负责提高血糖水平,其中胰高血糖素同样来自胰腺。
当我们感到饿的时候,说明体内血糖不足了,升糖素就会指挥糖元们转化为能量。
那脂肪呢?糖元消耗完才会大量消耗脂肪,因而脂肪能在细胞里待更久*。
肥胖只是甜食被称作“原罪”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则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本质是血糖过高,但我们不是有胰岛素在为我们分忧吗?
我们需要提到关于GI(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
一般我们将对血糖量正影响较高的叫做高GI食物,反之则是低GI食物。
正如下表,高GI食物摄入后,血糖在较短时间内下降到正常水平线。
这说明了胰岛素释放量与摄入的血糖量有关系。
当我们不断过量摄入糖分,只得不断依赖胰岛素。
细胞饱满,要纳入更多糖元、脂肪等,就需要补偿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
吃的越多胰岛素越多,胰岛素越多又越容易饿。
与过量使用抗生素会出现抗生素抵抗相似,我们也将产生“胰岛素抵抗”。
胖子与正常人24小时内胰岛素水平变化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失去作用的开始。
尽管胰岛素分泌充足,但血糖却持续上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胖子容易得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出二型糖尿病——糖尿病中的主力军。
与之相对的则是一型糖尿病,属于胰岛β细胞被自体免疫破坏,无法产生胰岛素的患者。
二型糖尿病占了糖尿病总额的9成,是名副其实的文明病。
2015年世界糖尿病分布
糖尿病初期症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因为胰岛素相对不足,脂肪合成反而少,会发现体重莫名减轻。
而且因为体内血糖上升,口渴、尿频、伤口难愈合的情况也会出现。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并发症也就随之而来。
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肾衰竭、糖尿病脚皆是常态。
糖尿病脚,溃烂无法愈合
而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最终还得落到了胰岛素的身上。
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病人注入胰岛素,满足身体对胰岛素的需要。
在外来的胰岛素加入后,胰腺的压力减少,也就不需要大量产出胰岛素。
在控制血糖后,会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此时胰腺已经不再大量产出胰岛素,打破了恶性循环就有机会纠正”胰岛素抵抗“。
又是糖尿病又是肥胖,甜食也不再那么诱人。
与此同时,2016年美国糖业爆出1960年代收买哈佛研究员,扭曲糖类研究。
糖类被视作慢性毒药,含糖饮料在西方世界销量大幅下降,饮料公司都不得已扩展一下亚洲市场。
曾经的“健康糖”——果糖,也成了众矢之的。
好在市场的力量是伟大的,各式各样的代替品开始出现。
作为糖的替代品,它们号称低卡路里乃至0卡路里。
代糖可谓是糖尿病患者福音,让他们既能吃上糖,又不用担心给身体带来负担。
不过代糖真正活跃的领域,其实还是“减肥食品”。
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心脏协会都一致认为可以用代糖对抗肥胖。
真的吗?
2008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3682位成人在八年内在八年内的饮用代糖饮料与体重变化的关系。
他们发现,他们的体重明显增加,喝代糖饮料无助减肥。
但这是为什么?
近年研究,代糖虽然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却会影响对其他食物的代谢反应。
一组试验中,喝了代糖水(蔗糖素)的实验组与喝了清水的对照组一同进行葡萄糖耐受性测试,实验组的胰岛素分泌提高了20%。
另一组试验则是研究甜菊叶与阿斯巴甜。
可以发现,食用代糖后进食两小时后,胰岛素指数是蔗糖组的五倍左右!
阿斯巴甜(圆形)、甜菊叶(方形)与蔗糖(三角形)对比
不仅是“减肥利器”代糖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有研究发现,只要你吃了食物就会分泌胰岛素。
1986年,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两位受试者分别进行皮下注射与口服相同量的葡萄糖水,结果却发现口服者的胰岛素分泌竟比注射者分泌更多。
后期实验更是确定这个情况:
所有食物都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只占了胰岛素分泌原因的23%,而食物占了50%以上。
我们将不吃东西时仍分泌出的胰岛素低值,称作“空腹胰岛素”。
因此将荔枝造成胰岛素爆发,完全归因于果糖着实不妥。
胰岛素分泌确实调皮,我们似乎找不到什么方式让它停下来。
但我们却也不用急着焦虑,细细回想,无论是荔枝致低血糖、肥胖、糖尿病,无不跟“过量”二字挂钩。
过犹不及,在这也正好合适。
*参考资料
刘莹. 小儿荔枝病71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 2000.
张树球, 钟鸣, 卢彩珍, 黄运忠, 罗艳红. 荔枝病发病区的荔枝蛋白及其亮氨酸含量测定[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89.
蔡雯雯, 李铎. 果糖的吸收代谢以及与健康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 2016.
徐爱华. 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J]. 陕西新医药, 1980.
shanemate. 肥胖解密. 用机率看世界.
Jotham Suez etc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linked to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N&V) DOI: 10.1038/nature13793.
Mark Sisson. Do Artificial Sweeteners Cause an Insulin Spike?
ekfdiagnostics.com.
原标题:“荔枝致死”每年爆发的迷思:一种激素引发的饮食危机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荔枝病.
78
涨知识了.谢谢分享
84
荔枝虽然好吃.也不要过量食用.
85
谢谢分享.学习了
82
学习了.涨知识了!
77
学习了.谢谢分享.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