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新起点上的机遇:中医药冀望升级软实力

2013-12-18 佚名 生物探索

国家发改委近期召集地方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商讨中成药品种降价事宜,涉及国家定价范围内所有中成药。据媒体披露,商议中的部分独家品种中成药降价幅度或高达25%。就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价格调整等话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走访多家中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与公司高管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于近期赴同仁堂(600085,股吧)总部及北京亦庄厂区展开一线调研。调研期间,恰逢中医药产业再迎利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进一步深

国家发改委近期召集地方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商讨中成药品种降价事宜,涉及国家定价范围内所有中成药。据媒体披露,商议中的部分独家品种中成药降价幅度或高达25%。

就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价格调整等话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走访多家中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与公司高管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于近期赴同仁堂(600085,股吧)总部及北京亦庄厂区展开一线调研。调研期间,恰逢中医药产业再迎利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可以说,中医药产业既面对新起点带来的机遇,也面临价格调整带来的挑战。

当前中医药行业龙头的动向尤为引人关注,作为载誉300余年的传统中药企业,同仁堂表示,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加速中成药生产的现代化,并向主管部门提出了中药发展还需文化先行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招标之痛 医改困局待解

新医改带来了医药卫生格局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不过,在众多中药企业眼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参加地方药品招标,蕴含着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2009年4月,我国新医改正式拉开序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范围,民众就医成本逐渐减少。几年间,入选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版基本药物目录共收录307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和生物药共205个品种,中成药102个品种;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进行了品种扩增,化学药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总数达到520种。医保可报销药品涵盖面扩宽,放大了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规模,对中医药行业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不过,基药目录“蛋糕”带来的不仅有甜蜜,也有苦涩。2013年12月7日,佛慈制药(002644,股吧)公告称,在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公示中,该公司被“拟列入湖北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不良记录药品中标生产企业”之一。两年前的2011年3月,佛慈制药的产品“九味羌活丸”中标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价格4.55元/盒,由于近两年部分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早已无法按照中标价格进行正常供应,2013年产品配送率只有20.23%。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湖北省披露的2013年配送率情况显示,10家药企从未供应过药品,144个医药产品的配送率低于50%。其中,涉及的中药企业,除了佛慈制药外,还包括广州白云山、湖北济安堂、河南天方药业、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等。

事实上,早在2010年,以同仁堂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就曾先后退出多个省份的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低价甚至超低价招标是迫使这些企业“出局”的重要原因。在2009年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由于质量品牌优势明显,同仁堂一家就坐拥42个品种,占据中药目录品种的约四成。但是,随着各地基本药物招标相继启动,降价的压力让企业逐渐感受到基本药物招标的另一面,大中型中药企业相继退出地方药品招标主要是因为没有办法满足压低价格的要求。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始终恪守的古训。中成药作为同仁堂的主要产品,为保证质量,除处方独特、选料严格外,精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会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药品采购,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这使得同仁堂在地方招标过程中没能体现质量优势,反而因为价格偏高屡屡受挫。

“优质优价”曾被看作是对质量较高、工艺领先或独家生产企业的价格“保护伞”,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等企业的部分产品获许在同类产品价格的基础上加价5%。不过在此后的价格调整中,发改委规定,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是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制定的,不区别具体生产经营企业。这意味着在零售渠道,同仁堂仍然可以按照“优质优价”的价格销售,但是一旦作为基本药物出售,通过招标进入医院,成为医保药品,降价是唯一的选择。

同仁堂董事长梅群表示,“我们作为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质量诚信是生命,并且很多经典的传统制造工艺在长期临床观察中被证实是有存在价值的,我们也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这样使得我们同仁堂的产品在质量成本上是要多投入一些的。按照现有的招标条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的确遇到了唯价格论、价格过低的困境。即便这样,我们首先坚持的原则是绝不为了中标降低药品质量标准,其次,也尽可能地努力运作投标工作。但是事实上,由于中标价格因素,我们的产品最终能够进入基层医疗的份额还是很少。”

成本攀升 上游亟待政策扶持

虫草是一种名贵药材,它的价格从2005年开始一路疯涨,西藏那曲虫草在去年底至今年初均价甚至达到25万元/公斤,几乎媲美黄金。临近2013年年底,“涨声”不断的虫草、燕窝终于有了价格回调的势头,但是人参却再演“土豪”。受吉林、山东等地人参减产因素影响,产地收购价同比翻番,如今的价格比4年前上涨了3倍多。

这几乎就是近几年中医药产业的一个缩影,中药材价格节节攀升导致成本持续走高,药品价格最高零售价却整体不断下降。许多药品的成本价与地方招标价存在倒挂,这导致中药企业在参与医保药品销售过程中面临两难。

为何中药材近些年屡屡出现暴涨暴跌的走势?中药材不同于化学药,一方面属于资源类产品,如野山参、藏红花、冬虫夏草、麝香、牛黄等野生贵重药材,数量逐年减少,价格逐年增高;另一方面兼具药物和农副产品特性,其价格和品质容易受到天气、气候、地域、种植质量、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药资源极其丰富,有1.2万余种,但同时中药资源也在不断减少。有资料统计,我国每年要消耗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提取物等70多万吨,大量透支中药资源,导致了“物以稀为贵”的市场现象,中药材价格呈刚性不断上涨。

同时,国内外中药材需求的增长也是促使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出口22.7亿美元,同比增加26.11%。其中,植物提取物出口额10.45亿美元,同比增加22.29%。当前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饮片,原料类产品占总出口额的80%。在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这些国家从我国进口粗加工中药原料再进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

除了原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外,中药材种植过程滥施化肥、农药、生长激素以及药材种质混杂退化、盲目引种、提前采收等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良因素,我国药品质量与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避免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成本波动和保证原材料的产品质量,确保公司下游产品质量,目前越来越多有资金实力的中医药企业都开始自主布局中草药材种植上游产业链。

今年11月,中国医药(600056,股吧)控股子公司通用美康通过参股的形式开展人参种植、收购及初加工的深度合作;香雪制药(300147,股吧)先后进军板蓝根、黄芪、黄芩、党参等规范化种植,其中光板蓝根的订单种植就有约一万亩;云南白药(000538,股吧)拥有重镂、三七等原料的产地优势和种植优势;奇正藏药(002287,股吧)拥有沙湖枸杞加工中心项目……目前,拥有中药材种植基地或合作项目的上市公司多达数十个。

当然,中药企业亲身去参与中药材种植,可以达到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作用,但是也不得不面临着许多的尴尬。GAP种植流程的严苛要求往往会让企业不堪重负。在人员方面,基地工人要全面体检,无传染病,然后对种植密度、采收时间等进行专业培训;在种植环节,需要种子检验、苗木检疫,不能有病害;在肥料选择上,不能使用高剧毒高残留农药,如硝酸磷,要用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有机农药;运输与加工环节要专门购置符合卫生条件的编织袋和运输工具,仓储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

市场发力 需求倒逼产业升级提速

尽管重重困难有待克服,但是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医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的作用也越发显著。

巨大的人口基数,经济增长带动下的城镇化,以及老龄化趋势都给中国医疗卫生带来了毋庸置疑的巨大需求。在新医改和经济发展的刺激下,中国卫生总支出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打开空间。尤其是在老龄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中医药“治未病”的功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药“治未病”大致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大方面。“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未病之时,应注意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心健康;“既病防变”是指人体在罹患疾病之后,须及时予以控制,阻止病情的不良传变和蔓延。

与此同时,在2003年迎战“非典”、2009年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2012年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系列战役中,中医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全球“甲流”来势汹汹,我国“甲流”病人的死亡率是十万分之十,同期美国的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二百五十,疫苗接种和中医药的大量使用是促使我国甲流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2012年,H7N9禽流感疫情爆发,国家卫计委将“莲花清瘟胶囊”等中药产品列入防控疫情的“药单”名录。
“在新的形势之下,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加速生产现代化的升级。”同仁堂总经理高振坤表示,2010年至今同仁堂已经进入了“先规范后发展”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同仁堂之所以在产业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更加突出生产和经营规范化,主要源于企业对“做长、做强、做大”传统理念的传承,品牌和文化始终是同仁堂长久发展的核心和精髓,通过“做长”维护品牌,进而实现“做强”、“做大”的长期目标。

目前,同仁堂生产400多种产品,还不到该公司拥有批准文号的一半,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供货日渐紧张。于是,同仁堂在现有六大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正在投资建设170亩的大兴综合产业园,预计2014年底建成后,随着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同仁堂产能将大大提高,设计产能可以满足“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需求。

同仁堂拥有800多个产品的批准文号,产能不可能满足全部产品的生产。由于炮制严谨、标准严格,同仁堂无形中成本提高很多,在药品国家定价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微利甚至赔本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基本需求为原则适量生产,同时大力发展主导产品,并培育有市场潜力的产品。目前,同仁堂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主导品种包括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丸、乌鸡白凤丸和国公酒等。

医药营销体系一直被认为是同仁堂的“短板”。同仁堂董事长梅群表示,今年6月1日新版GSP的正式实施,将会推动优势资源向规模企业和规范企业方面集中,届时有望给予优势医药零售企业以扩大规模、完善网络、做大市场的机遇,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因此,同仁堂未来将把大力发展零售渠道作为主攻方向之一。自2003年至今,同仁堂的营销改革从未止步,2011年成功完成了对同仁堂商业的资产重组后,通过控股同仁堂商业,至2012年末公司自有门店数量超过370家。同仁堂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87家零售药店。

基层呼声 中医药软实力亟待加强

在中医药产业美好前景的召唤下,中医药上市公司的发展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广药集团、云南白药拓展大健康产业;康美药业加速布局中药材专业市场;独一味、马应龙等积极并购民营医院。在中国证券报的调研中,同仁堂建言中医药产业需要良性发展,希望主管部门推动中药文化传播和价格体制建设。

同仁堂认为,中医药发展应该做到文化先行。今年以来,国内先后曝出中药产品汞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英国药管局全面禁止中成药销售的消息也加重了对药品安全性的担忧。其实,这些事件的背后主要是对中医药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中医药是一门医学临床实践科学,具有独特的包括病因病机、诊法方药、辨证论治、预防养生等临床体系。中西医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中医基础研究在药理、毒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上与西医体系存在较大差别。中医药讲究“配伍禁忌、君臣佐使”,即几味药相互搭配协调,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事实上,用西医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医并不公平,这也反映出我们的中药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对中药文化的宣传等方面存在不足。

其次,中药调价不宜一刀切。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导致企业成本明显上升。一些中药企业生产的中成药的实际生产成本已经高于国家制定的零售价格,中标价格又低于国家定价,这种价格与成本倒挂的现象,已开始威胁药品质量安全。在招标环节中,一些竞争性品种已经通过竞价压低了出厂价等,促使中药价格下降。中药价格下降,将会大幅压低企业的利润,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不可否认,降价对医改的推进和基药制度实施有积极作用,而从本质上考虑,价格管制的功能是更好的配置基础资源,应该对优质、独家的中医药产品给予保护和鼓励。

此外,主管部门应鼓励中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以继承为主,对先进技术和成果的应用较为欠缺,产品的剂型和品种创新较少,科技含量长期得不到提高。与化药和生物医药行业相比,中药行业研发投入不多,尤其在药理作用研制、有效成分的确认和提炼以及新剂型改造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中药产品现代化水平落后导致的竞争力衰弱是影响中药国际市场开拓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研究和研发的资金需求较大,单纯依靠企业投入并不现实,应该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开展中药分析学研究,利用指纹图谱技术、标识成分以及生物效价测定方法等现代技术,明确药品成分和作用机制,推动中西医药体系接轨。

如今,历经波折的中医药产业行至新的起点,产业升级和做大做强的时机已然成熟。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和老龄化趋势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卫生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外对于药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视,督促中医药的产业模式从传承传统的“作坊”升级至工艺现代化的“流水线”。在新的起点上,秉承传统的中医药产业欲乘风起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08615, encodeId=ec811408615e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c1c35262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医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5262, encryptionId=2c1c35262a9, topicName=医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36f62754598, createdName=cathymary, createdTime=Fri Dec 20 04:39:00 CST 2013, time=2013-12-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12-20 cathymary

相关资讯

2011年度中医药十大新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6日在京发布了2011年度中医药行业的十大新闻。   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中医药单列一节,开局之年中央财政投入59亿元支持中医药发展。凸显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屠呦呦获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受中医典籍青蒿治疗疟疾的启发,首次发现采用乙醚低温提取方法制备的青蒿提

2011国家科技奖中医药获奖项目

 2月14日,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13项中医药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事业发展,科技先行,13个中医药项目获此殊荣,充分显示了中医药事业厚积薄发、蓬勃向上的力量,展现了中医药人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获奖项目,感受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强劲脉动。   中成药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

中医药序贯治疗延长Ⅲ/Ⅳ期胃癌患者生存期优于巩固治疗

  最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延长Ⅲ/Ⅳ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中医药序贯治疗与中医药巩固治疗相比,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更具优势。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第3期《肿瘤》。   该研究旨在观察Ⅲ/Ⅳ期胃癌患者接受中医药序贯治疗或中医药巩固治疗的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对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生存期(median

两会:中医药立法提案为何一交十年

    到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已经当了两届、十年全国政协委员。十年间,于文明每年都要交同一个提案,那就是关于中医药立法。“有的委员提多了、提烦了,不见改善就不想提了,我要一直提下去。”   在政协委员小组讨论间歇,于文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于文明说,对于中医药立法,虽然年年提,但角度不尽相同,“去年我着重阐述立法的紧迫性、国际形势

2011年中医药统计分析提要报告解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中医药统计分析提要报告》。《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显示,随着国家财政拨款的持续增加,中医药事业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中医药服务在我国医疗卫生保健尤其是解决看病贵问题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医类医院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等现象依然存在。   资源量涨质升 家底依然很薄   根据《报告》,2011年,中医机构获得的财政拨款,纵向比较总额增

中央财政下拨14.9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财政部网站10月16日消息,为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近日,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4.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及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中医药人才能力培训和县级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 中央财政的支持有望给中医药行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