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陈静瑜:做一台肺移植手术能救一个人,建设好公卫能救成千上万人
2020-05-27 崔馨竹 健康界
2月29日,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陈静瑜和团队历经6个多小时奋战,顺利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
2月29日,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陈静瑜和团队历经6个多小时奋战,顺利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
4月18日,陈静瑜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担任国家肺移植救治医疗组长,并完成两例新冠肺炎晚期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回到无锡后,又继续在医院接诊、手术。
5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步履不停,随江苏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两会。
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是此前被公众热议的话题,陈静瑜认为,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将加快健康中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体现。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对公众健康的一个庄严承诺,这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独特贡献。
而在这个议案之外,陈静瑜还带来了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尘肺病患者救助的议案。
从国家层面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公共卫生系统的问题,陈静瑜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完善:
第一,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的建设。陈静瑜认为,SARS发生后,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但仅限在SARS过后的10年内,10年过后投入相对较少。
第二,培养公共卫生事业的优质人才。目前社会所关心的都是医院、医生。
“作为医生,一年做150台肺移植手术就了不得了。假如公共卫生做不好,所带来的死亡,不是一两个患者,而是危害到成千上万名老百姓的健康。”陈静瑜说,要像宣传临床医护人员一样,宣传公共卫生事业的优秀人才。让公卫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巩固好公共卫生队伍,培养一支能够捍卫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队伍。
第三,要强化公共卫生的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陈静瑜指出,完善公卫体系要改革目前的疾控预防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系统,健全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他认为,医疗机构是突发传染病的首先发现者,在公共卫生体系当中,需要与公共卫生预防监控部门结合,最好能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以此从根本达到体系建设的完善。
第四,加强公共卫生与医院、基础研究三者的结合。
“此次疫情切下的新冠肺炎病肺标本是非常难得的标本,我希望与科研院所、公共卫生事业的专家合作,做一些的科研研究,但是我觉得一开始没有做好。”陈静瑜从实际经历出发,在他看来,此次疫情中临床工作表现优异,但是在科研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通过基金对晚期尘肺病人进行医疗救助
每年陈静瑜都会针对尘肺病人提出议案。去年,陈静瑜建议尘肺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诊断脱钩;让尘肺病人也享受大病救助等。
今年,陈静瑜与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一同建议,要成立一个针对尘肺病人肺移植的专项救助基金,通过救助基金对晚期的尘肺病人进行医疗救助。他认为,这个建议可以造福晚期尘肺病人。
持续关注控烟问题
对于“如果控烟达不到成效,你是不是永远都会这样提下去”的问题,陈静瑜如此回应:“那肯定,作为一个医生我义不容辞。”
关注控烟,也是陈静瑜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的目的之一。
“我们公众的预防意识要加强,疾病就是预防为主,烟草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去治病,还不如花很多的钱来预防,预防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治疗单个病人的产生的费用。”陈静瑜说。
他表示,目前室内无烟已经显露成效,但是二手烟的危害很多,另外控烟尤其要领导带头,从领导抓起。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