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也能睡着?年轻人突发“无法抗拒”的困倦,竟是罕见病作祟
2024-11-16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30 岁程序员李先生因白天突发沉睡就医,确诊发作性睡病。介绍该病概念、全球及国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 1 型、2 型)、治疗目标(包括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等),为了解发作性睡病提供全面信息。
李先生是一位30岁的年轻程序员,工作上专注且忙碌。几个月前,他突然开始经历白天无法抗拒的困倦感,尤其是在开会或者与人交谈时,常常感觉眼皮越来越重,难以控制地闭上眼睛,甚至直接昏睡过去。最初,他以为是熬夜导致的疲劳,于是增加了睡眠时间,但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在他开车时也会突发沉睡,险些发生交通事故。在经历了多次突然的“入睡”后,李先生决定到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和多学科会诊,医生最终诊断他患上了:发作性睡病。
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的概念由法国医在1880年首次提出,临床上以日间过度思睡(EDS)、猝倒(cataplexy)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特征。发作性睡病可发生在幼儿阶段,从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8~22年。
发作性睡病是全球公认的罕见病,不同国家报道其患病率有较大差异。已公开的流行病学 资料显示,全球各地区患病率从 0.000 23% 到0.05% 不等。中国大陆目前尚缺乏系统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表现
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EDS、猝倒、入睡前幻觉、睡眠瘫痪、夜间睡眠紊乱。EDS、猝倒、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合称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其中,猝倒、入睡前幻觉、睡眠瘫痪可能与REM睡眠相关。
此外,发作性睡病还可伴有肥胖、性早熟、 精神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偏头痛等症状。发作性睡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部分患者的猝倒发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甚至消失,但 EDS会持续存在,且病情可能出现波动。
诊断
一、发作性睡病1型的诊断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2条标准:
1. 每日出现日间难以克制的困倦欲睡或非预期的日间入睡,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2. 满足以下1项或2项条件:
(1)有猝倒发作(符合定义的基本特征),和经过标准的 MS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且出现≥2 次睡眠始发 REM 睡眠现象,即 SOREMP。MSLT 检查前进行 nPSG 检查,出现SOREMP(睡眠起始15 min内出现的REM 期)可以替代 1 次日间 MSLT 中的 SOREMP。
(2)放射免疫法检测脑脊液中 Hcrt⁃1 水平≤110 pg/ml 或<以同一标准检验正常者平均值的 1/3。
二、发作性睡病2型的诊断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5条标准:
1. 每日出现日间难以克制的困倦欲睡或非预期的日间入睡,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2. 标准 MSLT 检查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且出现≥2次SOREMP。MSLT检查前进行 nPSG检查(保证6h以上睡眠),出现SOREMP(睡眠起始15 min内出现的 REM期)可以替代1次日间 MSLT中的 SOREMP。
3. 无猝倒发作。
4. 放射免疫反应法检测脑脊液中 Hcrt⁃1 水平> 110 pg/ml,或>以同一标准检验正常者平均值的1/3。
5.思睡症状和(或)MSLT结果无法用其他原因 ,如睡眠不足、OSA 、睡眠时相延迟障碍、药物的使用或撤药所解释。如果患者随后出现猝倒发作,应重新诊断为发作性睡病1型;如果诊断做出后,经检测脑脊液 Hcrt⁃1 浓度≤110 pg/ml 或<经同一标准检验的正常者平均值的 1/3,应重新修正诊断为发作性睡病1型
治疗
一、治疗目标
发作性睡病的总体治疗目标为:
1. 通过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减少EDS、控制猝倒、改善夜间睡眠。
2. 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3. 尽可能减轻共病的症状。
4. 减少和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
二、非药物治疗
控制发作性睡病症状首先需考虑非药物治疗,这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基础。同时,某些不宜进行药物治疗的特殊患者(如怀孕和儿童早期),非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方法。非药物治疗可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发作性睡病症状,减少共病发生。
三、药物治疗
发作性睡病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因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免疫治疗可以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应给予适当关注。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05):406-420. DOI:10.3760/cma.j.cn113694-20211228-00934
2. 刘珈仪,朱一飞,王颖,等. 发作性睡病1型1例.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4,06(01):E0356-E0356. DOI:10.3760/cma.j.cmcr20230930-0303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EDS、猝倒、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合称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25
#诊断标准# #发作性睡病#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