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孤儿药走俏国家市场 我国应加大研发孤儿药

2012-09-07 MedSci 中国行业研究网 i

被称为“孤儿药”的罕见病药物过去一向不受制药公司重视。如今,这个“过去”真的要成为过去了——很少有人再敢对“孤儿药”的开发不屑一顾,因为其中往往蕴含着极高的科技能量和商业价值。有些“孤儿药”甚至具备变成“重磅炸弹”级药物的濽质。 出乎意料的研发“热门” “孤儿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原来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因此这些药被形象地称为“孤

被称为“孤儿药”的罕见病药物过去一向不受制药公司重视。如今,这个“过去”真的要成为过去了——很少有人再敢对“孤儿药”的开发不屑一顾,因为其中往往蕴含着极高的科技能量和商业价值。有些“孤儿药”甚至具备变成“重磅炸弹”级药物的濽质。

出乎意料的研发“热门”

“孤儿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原来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因此这些药被形象地称为“孤儿药”。

但近些年来,“孤儿”不孤,“孤儿药”市场发展态势十分迅猛。据《FiercePHarma》杂志报道,少数病人群体也可以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孤儿药”已经是制药行业目前最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路透社的研究显示,“孤儿药”的飞速发展将开启下一个时代,产生新的产品群。在过去的10年,“孤儿药”的销售增长为年均25.8%,优于另一组非“孤儿药”20.1%的年均增长。路透社的专家推测,目前“孤儿药”的全球市场价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而且将蚕食其他药物市场。“孤儿药”迅猛发展的原因在于,特殊的市场独占权保护,研发上的大笔投入,以及在临床研究和新药报批上相对短的时间和开发费用。

肿瘤药占据了“孤儿药”的大部分。大约40%的“孤儿药”用于治疗癌症,这也反映出基因研究的超常规发展——将病人群划分为一组组的、可识别的特殊群体。“孤儿药”的经济性分析非常重要。在路透社研究团队所分析的86个“孤儿药”中,1/3可以被认为已经成长为“重磅炸弹”。“2000~2010年期间获批的药物,在市场上成长为“重磅炸弹”的数量,每年都是稳定的,这表明“重磅炸弹”的商业模式并没有过时,而从另一个方面显示出在制药行业研发之重要,更关键的在于对新出现的市场机会的把握,譬如罕见病。”一位研究者称。

分析家们整合分析全球范围内选定的罕见病治疗体系后指出,“孤儿药”的飞速发展,不仅挽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患者的生命,而且将推动现有药物进化发展。这正可以解释:为什么专门生产“孤儿药”的Biomarin公司的市值比行业内的其他公司都高。

根据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2011年发布的年报,目前共有491个处于临床和后期研发状态的罕见病药物。有意思的是,超过20%的产品被作为罕见病药物进行重新开发。如辉瑞、诺华、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等均开始在罕见病药物领域排兵布阵。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0.65%~1%的疾病,中国目前尚未对其明确定义。患病人口在20人及以下和患病人口在5/10000及以下的疾病被归为罕见病。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10。

尽管全球罕见病总体患病人数用一本薄薄的记录本就可以完全记载,但其在科技商业领域显示出的高端标杆显而易见:如一个脑癌药物于1998年获批用于治疗罕见的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后来这一药物又陆续被批准用于治疗其他脑癌疾病。该药在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再如soliris,这一世界上价格最为昂贵的单一药物,每年的治疗费用高达40.95万美元,用来治疗一种名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罕见疾病。目前美国有8000人患有这一疾病。去年soliris的销售额为2.95亿美元。

在目前确认的五六千种罕见病中,绝大部分都是无药可治的,只有少部分有药可治,但是这部分“孤儿药”价钱却非常昂贵。以治疗“戈谢病”的药物为例,该病一年的治疗费用约为20万美元。而患者人群少、市场机会大,正是“孤儿药”最显著的特点。在“孤儿药”成为“重磅炸弹”药物的道路上,诺华生产的格列卫无疑具有代表性。格列卫最初的目标人群是缓慢生长型骨髓癌病人,人数在5万左右,而目前约有12万名患者得益于该药的治疗。格列卫每年的销售额近50亿美元。

特殊关照之下的奇迹

某种程度上,“孤儿药”市场的迅猛发展与其享有的特殊政策有很大关系。为了鼓励罕见病药物的开发,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都对制药公司开发罕见病药物制定了激励措施,包括协助减免试验税额和提供批准后的专营权等。例如按照美国罕见病药法案,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可以在临床开发成本上获得50%的税收抵免,以及各种拨款和合同。其中最重要的是获得为期7年的独家销售权,而其他药物只有5年。另外一个好处是:在独家销售权期满之后,竞争对手们不会蜂拥而入,因为生产这类药物的过程很复杂。

日本于1993年正式实施了《罕见病用药管理制度》,罕见病用药研究的全过程可享受基金资助、减税、优先审批、药品再审查时间延长及国家健康保险支付上的优惠。

世界各国对罕见病药物研发销售的激励法规政策大大加速了罕见病药物的上市。美国在1983年罕见病药法案实施之前仅有不足10个罕见病药物上市,到了2008年12月,在FDA登记的罕见病药物已达1951种,获得上市批准的罕见病药物达到325种。欧盟在1999年罕见病药物法规实施前,仅有8种“孤儿药”被审核通过,至2009年2月,已有619种罕见病产品得到认定,47种“孤儿药”被审核通过。

在进入医疗保险方面,“孤儿药”也拥有特殊优势。有人觉得奇怪:“孤儿药”价格昂贵,保险公司为什么不退避三舍呢?有专家指出,一个面向大众市场的品牌药所治疗的病人可达数百万之多,即使每位病人每天使用它的治疗费用只有几美元,但是累加起来数额惊人,保险压力巨大。而对于一个只被20万名病人使用的“孤儿药”来说,即使单一剂量的治疗费用达到1500美元甚至更高,如果分摊到数量庞大的投保人群头上,每个月增加的费用甚至低至几美分。

而在市场推广上,“孤儿药”的成本也比普通药物要少得多。

不能漠视的一片“蓝海”

我国也有“孤儿药”,如治疗尿崩症的长效尿崩停,有机磷农药的解毒药氯解磷定等。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这些药品实行定点生产、专门储备、统一配送和药品过期报废的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药品生产、流通早已全面市场化,原有对“孤儿药”的“保护”也难以为继,新的补偿和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从而抑制了企业生产“孤儿药”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特殊病和罕见病发病的时间和人群数量不确定,“孤儿药”的使用时间和数量也具有不确定性,相关企业自身难以承担药品过期报废的风险,从而造成“孤儿药”的短缺,往往不能保证供应。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国内企业和药物研发者更多关注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药物研发,“孤儿药”开发遭到忽视;反之,国外药企的”孤儿药“则长驱直入,造成了很多罕见病患者要么只能选择昂贵的进口药,要么无药可用。

有专家指出,在“孤儿药”缺乏的同时,我国临床对于罕见病的认知也有待加强。目前仍然有很多患者长期被漏诊、误诊。例如“瓷娃娃”可能被误诊为缺钙;“渐冻人”或被误诊为脑瘫,而其实运动神经元疾病导致的肌肉萎缩,并不会像脑瘫一样影响智力,像人们熟知的一代理论物理学大师、科学巨匠霍金就是位“渐冻人”。

针对现状,业内专家指出,扩展现有产品的适应证和新的释药途径是很多罕见病开发的重要手段,罕见病80%都是遗传病,基因生物药物是应用前景最广泛的类别。“孤儿药”被看作是新兴的“蓝海”,国内企业不应该缺席其开发,有些罕见病的机理已经很清晰,甚至存在专利过期的产品,很多国内企业完全有实力去研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99729, encodeId=98f31299e294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d5ee33242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发#</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324, encryptionId=ed5ee332423, topicName=研发)],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ea0290, createdName=lqvr, createdTime=Sun Sep 09 02:11:00 CST 2012, time=2012-09-0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09-09 lqvr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