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院士:病毒相关血液恶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2012-09-22 MedSci MedSci原创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于2012年9月21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88岁高龄的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做了《病毒相关的血液恶性疾病的研究现状》的精彩报告,MedSci通讯员也就相关问题对王院士进行了采访。 HLTV-1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于2012年9月21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88岁高龄的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做了《病毒相关的血液恶性疾病的研究现状》的精彩报告,MedSci通讯员也就相关问题对王院士进行了采访。
HLTV-1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
全球约2000万的人感染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其中90%是没有症状的,大多数地区感染率较低,在中国只是在1999年有报道过12个人感染的病例。
我们的结论是:已明确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是由HLTV-1病毒引起的,急性ATL用化疗治疗。其它病毒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HIV与淋巴瘤
联合国的报告显示,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大约3400万人,比2009年增加70万,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8.8万人,估计2011年当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2.8万人。
HAART前,HIV+者较阴性者,患淋巴瘤的风险高60-200倍,上海和北京分别报道11(2009)及5例(2012)。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美国,日本和非洲地区HIV感染者患淋巴瘤的风险显著提高。
关于HIV本身是否直接引起淋巴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临床治疗上的影响问题,MedSci通讯员采访了王振义院士,王院士说,HIV与淋巴瘤的关系中,我们用的词是“associated”,而不是“induced”,不像ATL是由HLTV-1病毒直接引起的,也就是说HIV与淋巴瘤的因果关系上还不是十分明确,我们知道HIV的病人免疫功能降低,是不是HIV直接引起淋巴瘤呢?问题还是有些复杂的,目前被多数研究者承认的一个机制是HIV是由于引起慢性B细胞的刺激而活化,引起一种cytidine deaminase的活性增加,进而引起的淋巴瘤。在临床治疗上,如果HIV阳性的话,肯定要用抗病毒的药与化疗合用,仍然可以取得较佳的疗效。
HIV引起淋巴瘤的机制
在临床治疗上,2012年4月5日一篇发 表在Blood上的经典文献How I treat HIV-associated lymphoma(PDF: how I treat HIV-associated lymphoma.pdf)作者比较了多种治疗HIV相关的淋巴瘤的方案,得出的结论是仍然主张用化疗。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HIV阳性患者淋巴瘤发病的危险性高,除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外,慢性B细胞和AID活化是致淋巴瘤的重要因素,抗HIV与化疗合用,仍可获得较佳的疗效,但宜慎用。
EBV与血液恶性疾病
EB病毒的感染率最高可以达到大于9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EB病毒引起的淋巴瘤, 我们必须在病理上或临床检测上一定要注意EBV的感染, 做病理研究的人员一定要做病人EBV感染的病理染色,如果在切片当中发现特异的EBV的抗原,那就可以说病人发病是与EBV有关的。
结论是:EBV感染在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必须检测,治疗时应注意抗EBV治疗。
HBV与血液恶性疾病
在中国台湾,韩国,以及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HBV阳性者淋巴瘤的发生率较高,而欧洲的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
HBV阳性者淋巴瘤的发生率较高。MM与HCV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B细胞刺激是重要因素,需注意HBV的防治,淋巴瘤尤其是HL与HCV有一定的相关性。
最后,王振义院士提出,是否还有其它的病毒引起白血病?他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研究现状#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