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小病为何要大检查?病人抱怨,医生无奈
2018-09-13 胡林果、孙少龙等 微信公号“半月谈”
不少患者在到医院就诊时,都有着这样的疑惑:“明明我就是感冒了而已,为什么医生让做这么多检查?一圈查下来,还是‘感冒,给你开点药回家吃’,直接开不行吗?”还有患者表示,最怕到大医院看病,往往是还没开药好几百元就花出去了,甚至怀疑“医生就是为从检查费里拿提成”。然而医生也有苦难言,做检查是为了确保不漏诊、误诊,为患者负责反而得不到理解。患者:为何小病花大钱?“我就是有点咳嗽感冒,到了医院又是心电
不少患者在到医院就诊时,都有着这样的疑惑:“明明我就是感冒了而已,为什么医生让做这么多检查?一圈查下来,还是‘感冒,给你开点药回家吃’,直接开不行吗?”还有患者表示,最怕到大医院看病,往往是还没开药好几百元就花出去了,甚至怀疑“医生就是为从检查费里拿提成”。然而医生也有苦难言,做检查是为了确保不漏诊、误诊,为患者负责反而得不到理解。
患者:为何小病花大钱?
“我就是有点咳嗽感冒,到了医院又是心电图又是抽血,最后还拍了个CT,药还没开就花了700多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李同学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在汕头某医院进行一系列检查,最后只得出了“普通感冒”的诊断,“感觉白白给医院送了钱”。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江西。家住南昌的邓女士因为右上腹肋骨部位疼痛去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医生先是怀疑她胆囊结石,让邓女士做彩超检查。检查后发现没有异常,医生又怀疑邓女士是胃部出了问题,让邓女士去做胃镜和CT。
对此邓女士表示难以理解,她对半月谈记者说:“我感觉医生好像是在用‘排除法’给我看病,按这个看病方法,我可能要把医院的检查项目全都做一遍。”最终邓女士没有进行后续的检查,放弃了此次就医。
半月谈记者采访多名群众了解到,“检查项目过多”已经成为患者对医院的普遍看法。部分受访患者还怀疑医生会从中渔利,在检查费用中抽成。
对此,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医生告诉半月谈记者,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管理的加强,各地医院都出台了配套措施;同时,国家对于检查项目的标价都是有明文规定的。以他所在医院为例,医生的工资与检查费用、药品费用等并不挂钩,通过过度检查和“大处方”来多抽成并不现实。
医生:为何负责反成错?
“病人埋怨过度检查,其实我们也很无奈。”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医生这样对半月谈记者说。该医生表示,很多情况下,医生多做几项检查是为了确保不漏诊。为何还是有这么多关于“全套检查”的流言蜚语?
首先,医患信息不对称,很多疾病的前期表现症状相似,患者难以充分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黄红卫表示,因为引发疾病的原因不只有一种,同一种症状也可能是由不同的疾病所引起的,检查的作用就是更加精准地确认发病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
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张红璇表示,一些患者咳嗽了好几个月,有时甚至咳出血,还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医生从专业角度分析,会建议其做胸部CT等检查,但是患者往往不理解,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就是普通的感冒咳嗽,再加上一些患者对个人病症的描述不一定准确,有可能影响医生的准确判断。
“同样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自己主观的判断,认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咳嗽,但是这些症状也可能是肺炎、哮喘甚至肺癌的前期表现。”一位肿瘤内科的医生告诉半月谈记者,很多情况下患者是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后才去“逆向思维”,感觉自己明明是小病却花了大钱,这种思路其实是有问题的。
至于有患者提到,为何过去小病检查只需要医生依据病人的描述、以及医生的经验去判断,而现在却上了这么多检查项目?专家表示,很多疾病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查手段的更新不断提升才慢慢发现的,如果刻意回避相关检查项目,则有可能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其次,一些病人难以区分不同检查的功能。一位神经外科的医生给半月谈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有患者有头疼、头晕的症状,他会先建议患者到神经内科去做筛查,主要包括头部CT和核磁等项目。“这里提到的CT和核磁都是必须要做的,这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着想。”
如果病人本身病情较重,来医院的时候就带着其他医院的CT片子,医生仍然会建议他做核磁检查。“CT和核磁功能不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情况复杂,可能还要做导航核磁、CT血管造影等检查。”这位医生说。
最后,住院病人需要完整病历,通过各项检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充分了解,预防可能出现的漏诊和诊治延误。张红璇说,术前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严重后果,在没有检查之前,再厉害的医生都没有办法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辨别出来。
张红璇举例说,有病人要做胃肠镜将息肉摘掉,但如果凝血功能不好、血小板低,则有可能引起术中止血困难或者术后大出血,这就需要患者在手术前做血常规、凝血指标等检查。
专家:关键在重建医患信任关系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建立起健康、互信的医患关系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加强医患沟通。在张红璇看来,医患沟通需要技巧,更需要相互理解。很多医生沟通的时候,往往是从自己医学分析的角度问问题,抓主要的、跟这次发病相关的问题询问。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思路其实是很完整的,但有些患者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整陈述病情、医生交流太仓促。
“很多情况下,医生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给患者建议,在检查项目上也应该给患者一些选择。”北京某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专家告诉半月谈记者,医院也应该配套相关措施,避免医生从检查费用、药品费用中“抽成”,从而杜绝过度检查现象的发生。
——加强知识科普。有专家表示,当前的医患沟通问题主要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患者对一些常规的、必要的检查不了解,也会有“被过度检查”的感受。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让群众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增强其自主判断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推进医疗资源下沉。业内专家认为,患者认为就医体验差、动不动就安排检查,根源还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落后、医疗资源不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大检查#
86
#半月谈#
76
#半月谈#
66
谢谢分享,学习了,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