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研究发现伊立替康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基因
2014-05-05 秀荣 医学论坛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伊立替康引起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副反应,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s)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与伊立替康相关毒性的一个预测指标。多项研究已表明,携带UGT1A1*28的患者因伊立替康毒性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较高。然而,UGT1A1 (TA7/TA7)在亚洲人群中却很罕见。一些研究者报告称UGT1A1*28或/和UGT1A1*6可在亚洲人群中对伊立替康诱导的毒性反应进行预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伊立替康引起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副反应,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s)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与伊立替康相关毒性的一个预测指标。多项研究已表明,携带UGT1A1*28的患者因伊立替康毒性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较高。然而,UGT1A1 (TA7/TA7)在亚洲人群中却很罕见。一些研究者报告称UGT1A1*28或/和UGT1A1*6可在亚洲人群中对伊立替康诱导的毒性反应进行预测,但这结论至今仍有争议。近期,中国学者研究发现,在亚洲癌症患者中,基因型UGT1A1*6和UGT1A1*6/*28与伊立替康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具有关联性。论文2014年4月1日在线发表于《癌症化疗与药理学》(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杂志。
结果为,与携带UGT1A1*1等位基因的患者相比,携带基因型UGT1A1*6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显著较高【优势比(OR) 3.276;95 %置信区间(CI) 1.887~5.688;P = 0.000 (*6/*6 vs. *1/*6 or *1/*1)】;【OR 1.542; 95 % CI 1.180~2.041; P = 0.001 (*6/*6 or *1/*6 vs. *1/*1)】。同时,携带UGT1A1*6/*28的患者比携带UGT1A1*1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也明显较高【OR 3.275; 95 % CI 2.152~4.983; P = 0.000 (*6/*6 or *28/*28 or *6/*28 vs. *1/*6 or *1/*28 or *1/*1)】。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分析的很详细
86
#相关基因#
73
#研究发现#
61
#粒细胞减少#
64
#中性粒细胞减少#
74
#中性粒细胞#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