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Respiratory J: 复旦团队研究:天气转暖可能不会减少新冠病毒传播
2020-04-19 学术经纬 学术经纬
在过去的研究经验中,流感或SARS疾病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随着天气转暖,此次新冠疫情能否得到缓解是大家颇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经验中,流感或SARS疾病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随着天气转暖,此次新冠疫情能否得到缓解是大家颇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来自复旦大学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温度、相对湿度和紫外线辐射等气候因素与新冠病毒的传播无关,依赖气温升高控制疫情可能“为时过早”。研究通讯文章以“提前阅览”(Early View)形式最新发表于欧洲呼吸学会旗下《欧洲呼吸杂志》,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和王伟炳教授。
研究团队收集了截至2020年3月9日至少有10例确诊病例的中国224个城市(湖北省外207个)的病例数据和气象数据。此外,还选取截至2月10日(湖北省疫情高峰时间)确诊病例数>50例的62座城市(湖北省外50个),计算了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0,无干预的情况下,完全易感人群中,一个感染者平均传染人数)。数据显示,R0最高的3个城市和累计发病率最高的15个城市都在湖北省。
244座城市的气温范围在-17.8℃ - 22.0℃不等,平均5.9℃。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气温和紫外线辐射强度逐渐下降。在调整相对湿度和紫外线强度后,气温与累计发病率和R0都没有显著关联;相似地,在调整相对湿度和气温后,紫外线强度与累计发病率和R0也都没有显著关联。无论在湖北省内外,这一发现都是一致的。这提示,温度升高或紫外线强度增加可能都不会影响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
▲在湖北省内(蓝点)或省外(绿点),温度和紫外线强度与累计发病率或R0都没有显著关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此外,研究团队也没有观察到相对湿度、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与累计发病率或R0有明显关联。
在讨论部分,研究团队指出,上述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没有遵循既往研究中的预期模式”。既往对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环境温度的关联研究表明,SARS和流感病毒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生存,随着气温升高病毒传播能力有所下降。温暖季节减少病毒传播的基本假设包括,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会带来更好的人体免疫反应、紫外线辐射增加、暑假减少学生聚集。
另一方面,也有其他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没有表现出气候影响。比如,在阿拉伯半岛高达45℃的环境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仍有流行;埃博拉等其他新兴人畜共患病也有相似的流行情况。此外,当年SRAS在夏季消失,可能是季节性传播,也可能是病例发现、接触者追踪和检疫等一些列有效防控措施的效果。
研究团队指出,目前研究数据尚有局限,研究时期不代表“与传播有关的完整气象模式”,不过,在中国南方城市也未观察到新冠病毒传播性降低,表明发现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其次,对于防控措施、城市化程度、医疗资源可及性等混淆因素也可能影响研究结论。但总体来说,研究团队认为,“目前研究发现不支持环境温度和紫外线辐射可以减少新冠病毒传播的假说。”
在中国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预防第二波疫情,而全球疫情蔓延的当下,这也提醒了仍需注重科学防控。
原始出处:
Ye Yao, Jinhua Pan, et al. No Association of COVID-19 transmission with temperature or UV radiation in Chinese cities.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10.1183/13993003.00517-202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天气#
62
#复旦#
48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才能消失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