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眼中的儿女和儿女眼中的医生
2015-11-10 记者:李敏 城市信报
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陪伴家人的时间少,工作时间长。而这点让子女感慨最深。为此,《城市信报》联合青岛各大医院,推出“为医生父母正名”的系列活动。面向医务人员的子女,征集作文,让孩子将心里话写下来,我们提供版面刊登。给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一次交心的机会。孩子对医生爸妈的心里话,我们会有选择地登报。 11月8日,记者采访到了青岛中心医疗集团的两位医生,这两位医生,一位医生上大学的儿子不愿
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陪伴家人的时间少,工作时间长。而这点让子女感慨最深。为此,《城市信报》联合青岛各大医院,推出“为医生父母正名”的系列活动。面向医务人员的子女,征集作文,让孩子将心里话写下来,我们提供版面刊登。给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一次交心的机会。孩子对医生爸妈的心里话,我们会有选择地登报。
11月8日,记者采访到了青岛中心医疗集团的两位医生,这两位医生,一位医生上大学的儿子不愿报医学院,一位医生4岁的女儿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妈妈你今晚在家吗?”医生的子女都是如何看待自己父母这个职业的?而面对自己的儿女,医生们都有哪些心里话想说?
孩子高考680多分
采访辛建军,绝对需要见缝插针。上午8点开始,他的专家号就排起了长队,一上午的时间不停歇接诊。直到中午11点多,他的诊室门口还有不少人。接待完最后一个求医者,已经接近11点30分了。下午还有一台手术要做,赶在辛建军吃午饭休息的空儿,记者坐在他的诊室里面聊起来。
谈起家庭和孩子,他跟记者采访过的其他医生一样,对工作投入时间多,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少。“最怕谈教育孩子的经验。有啥经验,感觉没经验!”辛建军说,“怕被老师叫去座谈,上台跟家长交流经验。”辛建军聊起已经上大学的儿子,始终十分谦虚低调。“他跟我性格一样,比较慢。”
儿子辛辰在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读大三,当年以684分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在记者的追问下,他才愿意说,青岛二中毕业考了班里第二,“他们班顶尖儿的学生很多不参加高考,提前被北大清华、国外名校录取。”当年报志愿的时候,他还特意问了下儿子,“想不想报医学院?”儿子给的答复是:“不报。”
儿子给他分析说:“你做了20多年医生,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上班,晚上8点以后再下班,连个节假日都没有。”虽然以前儿子也经常会抱怨他工作忙,但他都不以为然,可孩子在报志愿的时候,如此坚决地“嫌弃”了一把老爸的职业,还是让辛建军觉得有些无奈。
填报志愿刺激了老爸
第一次让自己深思自己的职业,竟然是因为儿子报志愿。虽然吐槽结束,儿子还安慰他,其实不想报医学院,是因为觉得分数高报医学院有些屈了,不如选择个分数相对高的专业合算些。
“唉,想想我工作这20多年,逢年过节节假日从来没有休息过。印象中,只休过一天假,那还是儿子小的时候没人接送。孩子妈妈工作忙也来不及接送,我就请了半天假。说是请假,其实我就是早上7点出门送孩子,8点送下孩子,9点又回到单位上班了。”辛建军说。
医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不可能有正常的节假日休息时间。“我们这个职业面对的是病人,医院24小时要治疗病人,我们医生也要随时能到岗。其他职业下了班就没别的事情了,可我们这个职业有时候真的要24个小时顶得上。”
医院规定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时 ,但敬业的辛建军经常提前一小时到达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到了单位,他第一时间就是把病床全部转一遍,和病人、病人家属说说话,叮嘱一下病情。凭借多年的诊疗经验,他需要对病人的最新病情做到“心里有数”,更多的时间他要用来和病人交流。
在工作上投入时间多,让他将自己的工作做得优秀甚至卓越,但很自然就在家里投入时间过少。“我只记得,儿子从小到大只带他去北京玩过一次,孩子喜欢历史,还特意去了一下北京的高校看了看。”辛建军觉得,虽然陪伴儿子的时间少,但在他成长的关键期,他都很有质量地陪伴在其身边。
不同的道别猜出儿子心境
有质量的陪伴,跟时间长短没有关系,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这句话听着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很难。
记者采访中,辛建军就讲了一个例子,能深刻感受到他的陪伴既有质量又有力度。
大学开学当天,辛建军跟妻子送儿子,安顿好儿子在学校的一切后,当天夫妻俩就订了回青岛的机票。跟儿子道别的时候,儿子说了一声“爸爸妈妈,再见。”转头就蹦蹦跳跳跑回宿舍。“儿子掉头就走让我跟他妈妈还感伤了一会儿。”辛建军当时就体会到儿子的心情: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他的好奇心大于一切,他急于想去了解学校的一切包括宿舍的新舍友。
儿子大三的时候,辛建军去上海出差开会,趁空儿去学校看望儿子。这次,儿子没有着急转头就溜走,而是目送父亲离开学校。看到儿子的举动,辛建军当时想到的是:“看来儿子现在过得并不开心,大学里面没有太交心的朋友,不像高中一样无忧无虑有那么多交心的朋友。”辛建军会联想到他的大学生活。在跟孩子的交流中,他会更多触到儿子的内心。
“这也许跟我目前带学生有关系。”辛建军说。他平时除了工作,还带大四医学院学生的实践课。“这批学生跟我儿子一样大,看着他们我有特别的亲切感。经常跟他们接触,我也会了解到这些孩子的心里动态,跟儿子交流起来更加顺畅。”
这些探寻儿子内心的举动,并不是刻意,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举动。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说着简单做到很难。
职业的训练更多走入孩子的内心
“是不是跟你的职业有关系?”记者询问。
“是的,有很大的关系。医生需要察言观色,经常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辛建军跟记者聊到职业中的一个名词“人文关怀”。这个词在很多初学医学的人看来,就是一个词,可是真正在病患关系中,却是一些细致入微的举动。可就是这些举动不仅能够温暖人心,还能成为化解各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法宝。
每次查床的时候,辛建军总会先俯身趴在病床的扶手上微笑着和病人说话,缓解病人内心的焦虑。“这些细小的举动,会让病人心态放松。并且,你换药的时候多说一句‘可能会疼,疼的时候告诉我。’走的时候多说一句‘你好好养病,我有空回来看你。’这些都是一种人文关怀。可是真正忙起来的时候,很多医护工作者会忘了,更不用说声情并茂地跟病人说这些话。”
在工作中,辛建军会将职业中所感悟的问题用于实践中,他也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去德国考察的过程中,一位德国医生会在跟中国医生交流前,先用德语跟病人交代一声,我接下来要跟中国大夫说话了。”这点给辛建军的感觉是:“德国医生怕病人误解,以为自己的病很严重,才会避开他用其他语言跟大夫沟通。”而如果不是医生长期在病患关系中积累的经验,大部分人可能只会理解为:德国医生只是出于礼貌介绍下而已。
正是因为职业的训练,会让辛建军更多地深入到内心跟儿子交流,也让每次陪伴儿子的过程十分有质量,因为他真正走入了儿子的内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