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中国心房颤动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在苏发布

2019-07-29 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 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

7月26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等心血管领域的多学会联合编写推出的《中国心房颤动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下称“《房颤防治蓝皮书》”)正式发布,该蓝皮书全面评述目前我国房颤流行病学、科学研究、临床诊疗、综合管理现状,从多个纬度展现我国房颤领域的现状和

7月26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等心血管领域的多学会联合编写推出的《中国心房颤动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下称“《房颤防治蓝皮书》”)正式发布,该蓝皮书全面评述目前我国房颤流行病学、科学研究、临床诊疗、综合管理现状,从多个纬度展现我国房颤领域的现状和防治方向,为政府决策、研究立项、指南制定等提供参考。

《房颤防治蓝皮书》发布,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

心房颤动是临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从识别到诊断,从抗凝到律率控制再到上游治疗,内容繁杂,信息量大。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大约1%的患者年龄<60岁,70-8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高达11%。因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未接受诊治,房颤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房颤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占中风的20%以上,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房颤可导致致残性致命并发症。做好房颤患者管理预防卒中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该文件在防范脑卒中发生部分中,除了要求重视血压和血脂常规致病因素之外,特别提出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接受规范的抗凝治疗。

《房颤防治蓝皮书》发布是响应《健康中国行动》的第一步。《健康中国行动》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绘就了‘路线图’和‘施工图’,其中对房颤卒中预防的阐释也给我们提出了未来疾病管理的方向和要求,房颤的科学有效管理不仅造福患者和家人,也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

房颤:老龄化社会不可忽视的“流行病

《房颤防治蓝皮书》主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介绍说:“政策层面如此重视房颤的原因显而易见。虽然我国在房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房颤流行病学调查也较少。但目前的研究均发现,房颤是一个年龄相关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由于我国正处于向老龄化社会迈进的发展阶段,未来房颤人群将显着增加。”

导致房颤的相关因素除了老龄以外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等,这些常见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都很高,也就是说房颤的潜在人群巨大。而年龄和慢性病也有着密切联系,所有这些都造成房颤的预期发病率会增加,有可能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新流行病。

黄从新教授补充说,在《房颤防治蓝皮书》中对这个严峻形势做出了全面的描绘,敦促各界重视房颤,重视房颤的并发疾病,只有认知提升才能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十年蓬勃发展奠定中国房颤规范化诊疗基础

虽然房颤发病形势严峻,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十几年来,这个领域也经历了蓬勃发展,多种诊疗方法出现,并逐渐成熟,比如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也给房颤卒中预防带来新的生机。尤其是在学会专家们的大力推进下,通过房颤中心的建设,房颤规范管理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本次蓝皮书中最有意义的是理清思路,提出未来房颤防治五大策略:加强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完善中国特色指南;提高抗凝意识,规范抗凝治疗,推广新型口服抗凝药;经导管消融治疗,提高远期疗效;探索“上游治疗”途径;特定人群的左心耳封堵为脑卒中预防供新选择。有了这些策略,就可以保证我们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也让工作落实有据可依。

房颤中心建设保证房颤规范诊疗落实

《房颤防治蓝皮书》发布迈出了抗击房颤坚实的一步,房颤规范化诊疗重在落实。自2016年9月9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房颤中心建设项目以来,从促进房颤早期筛查、规范房颤药物治疗、普及房颤新型治疗手段、开展房颤综合管理等4个方面入手,逐步优化我国的房颤综合管理,以期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房颤患者预后、减轻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参与下,蓝皮书编委共同启动了《中国心房颤动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发布仪式,这标志着我国对房颤的研究和管理进入新的征程!我们相信,在国家和各省卫健委的政策指导下,汇聚各方力量,房颤规范化管理将不断完善,一定会早日迎接房颤卒中拐点的早日到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26913, encodeId=bc9816269132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86a5101e4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017, encryptionId=986a5101e46, topicName=心房)],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0ba21064884, createdName=sodoo, createdTime=Wed Jul 31 00:35:00 CST 2019, time=2019-07-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7-31 sodoo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心房颤动患者的早期死亡和血栓风险

心房颤动(房颤)会增加患者的死亡、卒中/全身性栓塞及因抗栓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且上述情况易发生于房颤确诊后的早期。为确定房颤确诊后患者的早期死亡、卒中/全身性栓塞和出血的发生情况,研究人员针对全球抗凝治疗注册的数据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

慢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早在20世纪,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就被预言为心血管疾病最后的两大堡垒,两者常合并存在且互为因果,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给全球卫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19 AHA/ACC/HRS指南:房颤患者的管理(更新版)

2019年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心律协会(HRS)更新发布了房颤患者的管理指南。该指南是对2014版指南的更新,本次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卒中预防(抗凝治疗),非维生素K类口服抗凝药(NOACs)被推荐作为华法林的首选替代药物。其他更新内容包括:节律控制、房颤导管消融、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管理、房颤检测的新装置以及减重等。

JCLA:血清adropin与心房颤动和心房重构的关系

Adropin是最近发现由Enho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其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此外,研究发现炎症与心房纤颤(AF)的机制有关,心房重构与房颤的持续性和进展相关。因此, Adropin可能与AF和心房重构相关。本研究旨在确定血清肌钙蛋白与AF和重塑的相关性。 这项研究由344名房颤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组组成。然后将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

JAHA:心房颤动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相关

由此可见,与NSR相比,植入ICD的患者总体死亡率和适当的休克疗法发生率更高。与药物治疗相比,植入ICD对AF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清楚,需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比较植入ICD的房颤患者和有ICD适应症但仅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

Ann Med:高盐分饮食或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nnals of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芬兰奥卢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高盐分摄入或会增加个体患心律失常的风险,心率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在全球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