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看门诊打几天吊针,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今年60岁的陶晓南教授来说,尽量不给门诊患者开输液处方,是他坚守了22年的红线。
陶晓南教授是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过去3年,他只开过一张门诊输液单,而且还是事出有因。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不输液治疗效果如何……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女白领要求门诊输液被拒
几天前,29岁的白领孙宁来到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找陶晓南教授复查。与首次就诊相比,她的咳嗽症状明显缓解。陶晓南教授叮嘱她平时多观察,注意不要受凉,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我之前咳了3个月,药吃了不少,但一直好不了。”孙宁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患咳嗽前,她因受凉感冒,拖了半个月才治疗,感冒症状很快好转,但咳嗽一直断不了根,尤其是晚上咳得整夜睡不着。她去几家医院就诊,有的医生说是哮喘,有的医生说是上呼吸道感染,吃药、输液都试过,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陶晓南教授查看孙宁的X光片、血检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判断她是典型的感冒后咳嗽,并开出处方——多休息、多喝水、按时服用止咳药,总费用仅30多元。“咳了这么久,不打针能好吗?”孙宁不放心,提出打几瓶吊针,以求“好得快点”。陶晓南教授回答:“感冒后咳嗽很常见,打再多消炎针都没用。”“以为输液病就好得快,是治疗误区。”陶晓南教授对记者说,在孙宁的病例中,她只需口服止咳药以减少咳嗽次数,让充血、水肿的呼吸道休息好,咳嗽才能痊愈,不然,打再多抗生素都是白搭。
劝退输液患者成家常便饭
熟悉陶晓南教授的人都知道,他坐诊开处方的原则是:门诊只开口服药,病情达到入院指征才输液,通俗地讲就是“能口服治疗的绝不输液”。从1995年开始坐专家门诊以来,他劝退了很多主动要求输液的患者,治疗效果却有口皆碑。
11月15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曾陪同陶晓南教授坐诊。他当天接诊27位患者,仅对3人开出口服抗生素,没有一例门诊输液。
60岁的张先生因发现肺部结节,从襄阳来汉就诊。陶晓南教授查看他带来的CT片后,判断结节很可能是肺部感染,给他开了口服消炎药,并嘱咐他定期复查,如果症状加重,可到当地医院住院输液治疗。
陶晓南教授向记者解释,人体血液内的抗生素浓度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有足够威力与细菌对抗。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使用较多的头孢、青霉素类抗生素,都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在人体内代谢很快,需要每天滴注2至4次,才能维持血液内的药物浓度,而门诊输液一天一针,药物浓度较难维持。“打个比方,抗生素进入体内准备和细菌作战,但后备军跟不上,连续反复几次后,不但没有消灭细菌,反而培育出更难对付的耐药菌。这也是很多人反复输液,但病情难以好转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输液本身存在风险。陶晓南教授介绍,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但任何形式的开放人体静脉通道都有风险,轻的可能只是出现皮疹或注射局部疼痛,重的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发生危险时,患者如果还在门诊,尚可及时处置;如果已经离开医院,则会非常危险。
三年仅开一张门诊输液单
无论是在三甲大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给门诊患者开输液处方,再常见不过了。近年发布的一项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一年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年人的平均水平。
那么,陶晓南教授真的能做到门诊处方“零输液”吗?在协和医院门诊办,记者调取了他近3年来的数千张门诊处方存档,按月逐条查询,结果令人震惊:自2015年以来,他仅仅于今年3月8日开出过一张门诊输液处方。
虽然时间过去了大半年,陶晓南教授还记得这张打破“零记录”的处方单,笑称当时是“破例为之”。
陶晓南回忆,3月8日下午,一位患者提出要开4天门诊输液。根据其症状和检查结果,他判断该患者患有支气管炎,肺部合并轻微感染。他倾向于选择口服抗生素治疗,但该患者前一天已通过别的医生开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只因当时没有拿到足够的药,这才找他补开一张处方。
考虑到这位患者已经开始输液治疗,在不违反治疗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陶晓南教授开出了近3年来唯一一张门诊输液处方。他再三叮嘱对方,如果输液时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他的门诊次均药费仅40元
不滥开输液治疗的一个显著好处,就是直接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陶晓南教授的门诊次均费用为190元,次均药费约40元,人均药费占比仅21%。“合理诊疗应是医生最基本的底线。”陶晓南教授说,医生应该具备过硬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应有责任之心,不能让患者身心脆弱时还得承受无谓的“药物轰炸”。为了对患者尽责,保证坐诊质量,陶晓南教授每天限挂号27个,而且坐诊时间比规定时间提前半个小时,目的是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交流治疗方案等。正因如此,他在患者中威信很高,各地患者慕名而来,他的专家号一号难求。
陶晓南教授坐专家门诊时,习惯带着学生,以便把自己的理念、医术传递给年轻人。“我经常对年轻医生们说:‘你们的手一抖,患者大几千块钱就没了。医生不光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这样的医学才有温度和未来。’”
2016级医学生于凤娇感慨道,她跟着陶晓南教授坐门诊一年多,从未见他开过静脉注射门诊处方。即使是轻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确有输液指征的,他一定会建议患者住院滴注,外地患者则建议回到当地住院治疗。
不安全注射年致死39万人
事实上,“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输液室成为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大医院的输液室更是常常人满为患。在这种“大环境”下,陶晓南教授的坚守难能可贵。“输液被严重滥用,医患双方都有一定责任。”陶晓南教授直言不讳地说,一方面,很多患者误以为打针比吃药治疗效果好,却不了解滥用输液的风险,常常主动要求输液;另一方面,出于利益驱动,部分医院和医生选择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动热衷开输液处方。
据了解,输液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因素,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39万人。目前,安徽、浙江等省已经出台限制门诊输液的措施,武汉一些大医院也开始逐步取消门诊输液,但因为种种原因,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
陶晓南教授对此表示,解决过度输液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转变医患双方的用药观念,从制度上、技术上实现合理用药。“不管怎样,医生心中一定要有病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也应该考虑周全,不该开的药坚决不开。”他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这才是真正的有良心的医者.良心父母医生
73
谢谢分享!学习
54
学习一下谢谢
61
值得钦佩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好医生
69
谢谢分享学习了
43
感冒咳嗽看门诊打几天吊针.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20
感冒咳嗽看门诊打几天吊针.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24
学习了新知识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