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焦虑症”怎么治,鸡血爸妈应学会和孩子共情
2017-05-15 陈明明 澎湃新闻
无锡一妈妈让孩子复读幼儿园……“幼升小”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为了不输在起跑线,打鸡血的爸爸妈妈们挤破头帮孩子报一座难求的“启蒙班”、学前班。然而,专家指出,孩子在学龄前过早地进入系统学习对其长远的认知水平发展不仅没帮助,反而有副作用。而家长的焦虑也会影响孩子,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为了眼前的“幼升小”而走极端断送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要教会孩子有一颗平常心才利于人格
无锡一妈妈让孩子复读幼儿园……“幼升小”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打鸡血的爸爸妈妈们挤破头帮孩子报一座难求的“启蒙班”、学前班。然而,专家指出,孩子在学龄前过早地进入系统学习对其长远的认知水平发展不仅没帮助,反而有副作用。
而家长的焦虑也会影响孩子,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为了眼前的“幼升小”而走极端断送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要教会孩子有一颗平常心才利于人格健全。
过早学习效果适得其反
“如今孩子学习的起跑线被拉高一部分原因来自焦虑的父母。每位家长都想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你报5个学习兴趣班我就报10个。在这样的心态下,学龄前孩子的平均学习水平就被拉高,不学或者少学的孩子就显得落后。”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心理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钱芳不禁感叹道。
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及教育科学的研究、指导和管理工作二十多年,钱芳告诉记者,过早进入系统学习不利于孩子认知水平发展,“通常,幼儿园小班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长为5-10分钟,中班孩子是20分钟,大班孩子是30分钟,但学前补习班的每节课时长在45分钟甚至1小时,幼儿园孩子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完整节课,学习效率很低。”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低年级语言学习能力相对强一些,而抽象思维能力偏弱,诸如数学等需要抽象思维的课程,适合放在年龄大点来学习。”钱芳介绍道,教育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机械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其心理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7岁学龄前孩子只拥有具体形象思维,7岁以上孩子才逐渐开始会从不同方面对抽象性质进行思维。现在很多家长违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在孩子读幼儿园时就强迫他们学拼音、数学等需要抽象思维的课程,孩子会因为家长的要求强行记住这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却没真正掌握。当这类孩子刚进小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似曾相识的知识点时,他们会误以为自己在幼儿园时已经学会了就不认真听课,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导致良好的听课习惯无法养成,这样到了高年级后对新知识点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钱芳表示。
孩子身体不适或是心病
学龄儿童过早学习不仅适得其反,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童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竹告诉记者,有些孩子的身体不适或行为异常,可能有心理因素。
“我们的心理门诊主要面向12岁以内的孩子,以前临床中多见的是孩子和同学之间交往方面的矛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但近来门诊的患儿中,有些是由于精神焦虑紧张引起的行为异常。比如,有些孩子每周一上学就会肚子疼、头疼,有些则会频繁眨眼睛,家长带他们检查身体都没问题。这些症状其实是心理问题在生理上的投射反映,我最近在门诊就遇到一位频繁眨眼的患儿,就是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暂时性抽动症,经过四个星期的心理治疗,孩子康复了。”
梅竹告诉记者,还有些孩子会由于心理问题故意假装自己身体不舒服来引起家长关注,“当孩子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家长会让他们少做作业后,下次遇到课业压力大引起焦虑时,孩子哪怕没有真的生理不适,也会假装生病,这种在心理学上叫作继发性获益。”
孩子长时间学习,无法接触自然,也不利于其身体和智力发育。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假说:同样的动物,野生的比家养的要聪明。因为野生环境太复杂,不停地刺激动物作出应对,使之更有主动性。家养动物则在别人安排的环境中生活,没有这些挑战,难以激发其智力的发展,渐渐被动。
20世纪曾有心理学家、脑神经学家在实验中证实,实验室里的小鼠,即使在强化刺激的环境中生活,其笼子里充满了各种智能玩具,但还是不如野鼠聪明。儿童接触大自然对发育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儿园孩子整天在室内上补习班不接触大自然,会导致体质变弱,视力变差,不利于肌肉骨骼发育。
家长焦虑会传染给孩子
在面对激烈升学竞争的压力,父母的焦虑不安通常会影响孩子。钱芳告诉记者,幼儿园的孩子大多不会自己意识到竞争的激烈性,他们是看到父母为了自己升学的事情到处奔波、报了很多补习班,才会变得紧张起来。
在钱芳看来,在“幼升小”的过渡期,父母的焦虑主要来自两方面:
其一是择校焦虑,不少拥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父母会发现自己的高学历在帮助孩子提高入学考试/面试的竞争力上竟帮不上任何忙,只能跟风送孩子上补习班;
其二是担忧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几乎包办了孩子生活里的一切事情,整理书包、穿衣服、喂饭等,有些孩子到了五六年级还不会自己理书包。
“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进了名牌小学就万事大吉了,人一生的路很长,现在都提倡终身教育,为了眼前的‘幼升小’而走极端断送了孩子长远发展,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有些家长会给孩子灌输样样争第一的思想,但金字塔顶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长大后成为普通的平凡人,要教会孩子有一颗平常心,才利于人格健全。”钱芳坦言,“孩子就像面镜子能折射出整个家庭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不是其个人,而是和家庭息息相关。”
换位思考学会“共情”
梅竹表示: “在门诊中遇到不少小朋友会说,‘不是我有病,是爸爸妈妈有病’,童言无忌却一语中的。我们通常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在旁边一起参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和他们达到共情。在随访中发现,如果家长在接受心理疏导后回家和孩子进行沟通做出改变,孩子的焦虑就会改善。”
共情,也可以说是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同时也是让孩子的情绪有了宣泄的机会和出口。在梅竹看来,父母需要换位思考学会和孩子共情,多倾听多鼓励,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去认同孩子的情绪,以达到和孩子共情,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真正去了解事情,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一次考试考砸了,作为父母不该一上来就指责,而是应该缓解孩子的紧张,告诉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只能说明某一块知识点你掌握得不够好,不代表你的学习能力有问题。之后,应该用提问的方式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打算如何行动来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
梅竹副主任医师称,有时孩子和父母倾诉,他们只想要理解和认同,而并不是要你出谋划策或是批评,“孩子是非常看重老师评价的,如果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他们的心情已经很糟糕了,父母不该再盲目责怪,而应该倾听并且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整个过程,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父母要多锻炼孩子察觉他人情绪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看过了,现在谁都不容易啊。
84
一针见血,社会通病。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