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羟氯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11-19 August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于2019年推荐所有SLE患者使用羟氯喹(HCQ)治疗。HCQ于2015年7月在日本被批准用于治疗SLE。从那时起,它已被规定为许多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LE患者的附加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和炎症可损害多个器官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一些研究已经确定了几种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与特定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据报道,干扰素 (IFN) 和 IFN 诱导的趋化因子的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通过疾病活动度指数(例如红细胞沉降率和抗 dsDNA 抗体滴度)来衡量。其他显示与SLE疾病活动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据报道,HCQ 治疗对 SLE 患者的干扰素有调节作用。然而,关于HCQ对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报道很少,并且对HCQ额外用于通过常规治疗维持LDA的SLE患者时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知之甚少。在此研究中,研究了附加HCQ对接受免疫抑制剂的SLELDA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在口服HCQ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立即测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血清水平。在参与研究的51名患者中,HCQ治疗导致血清TNF-α,IL-6,IL-8,VEGF-A,IL-1ra和IL-2水平显着降低(p < 0.0001;p = 0.0006;p = 0.0460,p = 0.0177;p <0.0001;p = 0.0282)和MIP-1α水平降低(但不显着)(p = 0.0746)。HCQ给药前后血清MCP-1水平未观察到显著变化(p = 0.1402)。此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疾病活动度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附加HCQ治疗也能调节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羟氯喹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总之,研究者发现附加HCQ治疗降低了SLELDA患者几种促炎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其研究结果表明,附加HCQ治疗可能会降低SLE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需要长期前瞻性研究来阐明附加HCQ治疗引起的促炎细胞因子调节是否与改善SLE预后或预防复发有关。
参考文献:Wakiya R, Ueeda K, Nakashima S, Shimada H, Kameda T, Mansour MMF, Kato M, Miyagi T, Sugihara K, Mizusaki M, Mino R, Kadowaki N, Dobashi H. Effect of add-on hydroxychloroquine therapy on serum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ci Rep. 2022 Jun 17;12(1):10175. doi: 10.1038/s41598-022-14571-6. PMID: 35715525; PMCID: PMC920590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认真学习~~
91
不错学习了。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