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辟谣 ---- 对“酸性体质致癌论”及“饮用碱性水”宣传的质疑(理论篇)
2015-01-27 老石真言 MedSci原创
话说人体的酸碱平衡 ---- 对“酸性体质致癌论”及“饮用碱性水”宣传的质疑人体的新陈代谢反应和生理活动,需要恒定的酸碱度环境;换言之,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的恒定,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体内的酸碱失衡,可以导致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甚至造成生命的终结。由此可见,认识人体的酸碱平衡,很有价值。本文想从生理化学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一、人体的酸碱度在人体中,通过酸碱
人体的新陈代谢反应和生理活动,需要恒定的酸碱度环境;换言之,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的恒定,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体内的酸碱失衡,可以导致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甚至造成生命的终结。由此可见,认识人体的酸碱平衡,很有价值。本文想从生理化学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
一、人体的酸碱度
在人体中,通过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将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严格调控在pH 7.4左右(pH 7.35~7.45),即处于接近中性的弱碱性环境中。如果由于疾病等因素,导致血液pH值小于pH7.35时,人体则陷入酸中毒;如高于pH7.45时,则称之为碱中毒。需要指出,在一般书籍文献所给出的这一正常酸碱度数据,主要指的是血液的酸碱度。因为血液容易采集和测定,而且它流经全身,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相沟通,所以选它作代表。其实,身体各器官组织的代谢多有特点,它们各自的pH值并不尽相同。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消化道吧! 在胃中,每天分泌着高达1.5~2.5升(1500毫升~2500毫升)的富含盐酸的胃液,其酸度可达pH 1~1.5。这是生物长期进化保留的特性,其作用一是可杀死外来的病菌以保证健康;另一方面,可使食物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并提供胃蛋白酶以最适pH,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大家知道:像蛇、蟒、狮、虎等肉食动物,它们的胃液酸性甚高,由此保证了他们可以生吞猎物得以消化,并且不易生病。
相反,在肠道中则是另外一番天地。那里每天分泌着大量的碱性消化液,包括 pH7.4的胆汁0.5~1升,pH 8.0左右的胰腺分泌液1~2升,肠腺分泌的pH7.6的消化液1~3升。它们不仅将由胃流下来的胃酸全部中和,而且使得肠道变为弱碱性的环境。
占身体最大重量比的肌肉组织,由于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酸(碳酸和乳酸),该组织偏酸性,可低达pH 6.0左右。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成骨细胞,其pH为8.0左右。对于大多数身体细胞而言,基本处于pH 7.0~7.1左右。
二、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1.新陈代谢产生:人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千千万万的新陈代谢化学反应,通过这些反应,实现身体细胞的生长、发育、繁殖、更新以及获取各种生理反应所需的能量,而其中不少代谢反应会产生一些酸碱物质。
(1) 最大宗的酸来源于三大营养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过程。当这些营养物彻底氧化时,其最终的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由于在体内条件下,二氧化碳(CO2)不是以气体的状态存在,而是与水(H2O)结合生成碳酸(H2CO3).可以说,碳酸是体内每日产量最多的主要酸来源。碳酸经血液运输到肺部可再分解为二氧化碳加以呼出,故而有人把这一部分酸称之为“挥发性酸”。
(2) 糖类除在体内沿有氧氧化途径氧化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之外,在无氧条件下,产生歧路产物—乳酸。
(3) 脂肪在某些组织中往往难于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却生成中途产物—酮体(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等),它们是酸性物质。
(4) 某些含硫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其含硫集团可以生成硫酸或者磺酸;某些含磷酸基的物质(例如核酸),可被分解并生成磷酸。虽然这部分酸的量占比例较少,但他们不能通过肺部呼出,故被称为“非挥发性酸”。
(5) 蛋白质的组成单元是氨基酸,氨基酸在脱氨代谢中可脱下“氨”,氨是碱性物质。 这是体内代谢产生碱的主要来源。
氨基酸→氨NH3 + H+ → NH4+(前面讲过:能与H+ 结合的物质是碱)
2.食物来源
(1) 成酸食物:前面提到,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代谢可以生成硫酸和磺酸,核酸等代谢可以分解出磷酸,而这些酸都是“非挥发性酸”;脂肪在代谢中可部分产生酮体,故而富含蛋白质和核酸以及脂肪的食物(例如肉类),被看成是成酸食物。
(2) 成碱食物:一些水果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例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它们在肠道吸收时以及吸收到体内时均处于弱碱性环境,必然以相应的弱酸盐和酸两种形式存在。以苹果酸为例,它有两种形式:苹果酸钠(钾)/苹果酸,两者的比例依据其pK值及当时的环境pH值而定。在体内苹果酸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按照化学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苹果酸钠(钾)则不断转变为苹果酸并进一步氧化,但是苹果酸钠(钾)这种弱酸盐实际是一种碱,其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偶联一个碳酸(H2CO3)向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反应。
苹果酸钠(钾)→ 苹果酸 → CO2 + H2O
碳酸(H2CO3)→碳酸氢钠(NaHCO3)(或者碳酸氢钾)
由此看来,苹果酸的代谢可以导致碳酸氢钠这种碱的生成,所以,那些富含有机酸的水果蔬菜被称作成碱食物。
从上可以看出:所谓“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与食物本身的酸碱性并不一致。以我们常食用的醋为例,它是醋酸的稀溶液,说它是“酸性食物”毫无疑问,但是醋酸是一种 弱酸,它在肠道吸收以及吸收到体内时肯定被部分中和为醋酸钠,也就是说,它和其他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等)一样,在体内以碱(醋酸钠)和酸(醋酸)两种形式存在;当醋酸被活化并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时,醋酸钠则不断转化为醋酸,再被活化并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偶联一个碳酸转变为碳酸氢钠的过程。我们在算总账时会发现,食入酸性物质醋酸,在体内代谢的结果是增加了相当量的碱—碳酸氢钠。由此可以说:酸性食物≠成酸食物;碱性食物≠成碱食物。两者不是一回事!
3.药物:
例如止咳祛痰药氯化铵等是酸性的,某些生物碱类的药物是碱性的。由于它们的量很小,而且并非人人天天吃药,这一问题在此予以忽略。
本文是MedSci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质疑#
46
#辟谣#
48
#致癌#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