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 Chimica Acta: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临床特点
2019-09-13 gladiator MedSci原创
本研究的目的探讨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特点。<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2.0pt;mso-bidi-font-size:14.0pt;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
本研究的目的探讨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特点。
研究通过纳入不明原因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实时PCR法检测病毒,培养法检测细菌。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血小板抗体IgG (PA-IgG)和幽门螺杆菌(HP)。
研究显示,74.68%的患者可检出病原菌,包括真菌/病毒/细菌感染和多重感染。但25.32%的病例中病原体不能被识别。在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 6、IL - 10
interferon-γ(IFN-γ)、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参谋长和PA-IgG显著升高(P < .01或P < .05)。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组具有较强阳性预测价值的参数,表明如果将血小板参数与炎症标志物结合使用,对病情的评估将更加准确。无事件生存(EFS)(表明治疗后血小板升高的时间)在单个细菌或真菌感染患者中最高,而EFS受细胞因子和PA-IgG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发热、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准确的病因诊断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临床特点#
115
#胞因子#
89
#CTA#
74
#细胞因子#
92
#血小板减少#
60
#综合征#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