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四项(TAT、PIC、TM、tPAI·C)临床应用
2023-12-31 检验科之窗 检验科之窗 发表于上海
弥补凝血常规筛查试验短板的新标志物: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 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I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
弥补凝血常规筛查试验短板的新标志物:
-
TAT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
PIC 纤溶酶-α2 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
tPAI·C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I复合物
-
TM 血栓调节蛋白
项目1 TAT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的产生直接反映了凝血系统的活化,可作为启动凝血系统的标志物、抗凝治疗敏感性指标
01 TAT 与「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纤溶抑制型 DIC(DIC 早期)或纤溶亢进型 DIC(DIC 后期)的 TAT 均会增加,并且由于纤溶抑制型 DIC(DIC 早期)纤溶变化幅度很小,因此 TAT 的增加更加明显。
TAT 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DIC趋势预测,是一种阴性预测值较高的标志物。
02 TM 与「动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诱因繁多,发生血栓性疾病时,TAT 显著增高。但 TAT 增高特征与血栓类型无关。
TAT 对于动脉血栓的价值在于溶栓后 24 ~ 72 小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栓属于混合型血栓类型,其纤维蛋白负荷远低于静脉血栓,患者最初不会出现 TAT 明显增高情况。在 rt-PA 溶栓初期,TAT 浓度显著增加,而再关注早期阶段,TAT 会出现进行性增高。溶栓 2 小时之后,TAT 迅速降低,提示治疗有效,若治疗 36 小时后 TAT 再度增高,提示再梗死风险增加。
03 TAT 与「恶性肿瘤并发 VTE」
TAT 的表达与 D-二聚体指标同步,因此临床更倾向于对进展期的肿瘤患者进行 TAT 与 D-二聚体联合检测。联合检测显示两项指标均进行性增高提示患者临床结局与 VTE 发生风险,因此需要给予密切关注并及时干预。
项目2 PIC
纤溶酶-α2 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是纤溶酶生成后与 α2 抗纤溶酶 1:1 结合生成复合物,PIC 是反映纤溶活化的指标。
01 PIC 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PIC 在阿替普酶注射后 3 小时达到峰值,对于大部分愈后较好的患者 PIC 会在 3 小时后每 3 小时衰减 50% 至 24 小时几乎恢复到正常参考区间范围内。
由于患者对于阿替普酶的反应程度不同,PIC 的峰值呈多样性。但无论患者峰值高低程度如何,愈后较好的患者的整体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相关研究中 D-dimer,FDP 从 6 小时后才开始出现衰减,相较于 PIC 滞后了 3 小时,这主要是由于 D-dimer 与 FDP 处于纤溶系统的末端,而 PIC 直观的反映纤溶酶的状态。
项目3 t-PAIC
t-PAIC 即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仅为 PAI 的 1/5,所以可以认为血液中的 t-PA 全部都与 PAI 结合了,t-PAIC 的出现可早期反映纤溶抑制的发生。
01 tPAT-C 与「病理性妊娠」
妊娠生理性高凝特征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因子 VII、VIII、IX、X、XI 和 XII 浓度随孕周增加逐渐上升,vWF 含量与因子 VIII 浓度同步增加。
抗凝血蛋白浓度不同幅度降低;纤溶原活化抑制物(PAI-1 与 PAI-2)水平逐渐增加。这种高凝状态进行性加重直至妊娠晚期,并可持续至产后 6 周左右,在产褥期达到高峰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02 tPAI-c 与 PIC 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鉴别
先前 DIC 继发性纤维亢进与原发性纤溶 tPA 引发大出血较难鉴别,需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现阶段,tPAI-c 与 PIC 可以作为指标进行鉴别,即 PIC 增高提示 DIC 引发继发性纤溶出血,tPAI-c 提示原发性纤溶。
但该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是否与血栓弹力图具有同样作用需更多观察。
03 tPAI-c 与「肥胖」相关联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作用可释放 PAI-1、激活血小板与凝血并释放 PAI 抑制纤溶,严重肥胖患者血浆中 PAI 均较高。
04 tPAI-c 与「癌症」
贴合在血管壁的瘤栓释放 TPA 形成局部纤溶溶解纤维蛋白,使肿瘤细胞与血管壁贴合,从而进一步转移至其他器官。因此,肿瘤血路转移患者 tPAI-c 会出现增高。
项目4 TM
TM 是一个由内皮细胞产生的跨膜糖蛋白。功能:与凝血酶综合降低凝血酶的凝血活性,并加强其激活蛋白C的或许活性,进而抑制血栓形成。TM 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物。
TM 在脓毒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脓毒症 DIC 的时候凝血酶的生成量非常惊人,血管损伤使 TM 的结构大量崩解,原因在于凝血酶原含量非常高,在刺激的情况下非常高的凝血酶原大部分变成凝血酶,不是血管内皮表面的TM完全能够接受的,血管损伤使 TM 的结构大量崩解,有效的 TM 变少,真正 TM 能在细胞膜上起作用的越来越少。
「新四项」的临床意义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凝血常规#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