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14 :非小细胞肺癌基于药物靶基因的个体化化疗
2014-09-18 廖莉莉 中国医学论坛报
非小细胞肺癌论坛—放化疗专场(1楼1F-1会议室)9月18日10:40~10:55 报告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宋勇 肺癌是世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以上,由于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因此药物治疗成为肺癌的主
非小细胞肺癌论坛—放化疗专场(1楼1F-1会议室)9月18日10:40~10:55
报告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宋勇
肺癌是世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以上,由于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因此药物治疗成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即使最好的化疗有效率也只有20%~40%,并且伴有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如何提高化疗的有效率,成为了当前肺癌治疗迫在眉睫的任务。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及其对特定基因人群治疗的高有效率提示我们,NSCLC是一组分子生物上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而正是这种异质性导致了同一化疗方案对不同的个体治疗反应不同。2004年的ASCO年会上,首次提出了“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即根据癌症患者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特点,采用特异和最佳的治疗药物方案进行治疗的方法。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化疗比分子靶向治疗具有更大更明显的毒副作用,为了避免患者遭遇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杜绝
“陪同化疗”的现象,根据个体基因型选择不同的药物不仅仅体现在分子靶向治疗中,更应该体现在化疗中。检测方法与抗体的不成熟是个体化化疗发展的重要障碍,重新梳理过去十年内的各项临床试验,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采用免疫组化作为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试验分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在这种偏差分组的情况下,试验结果自然也难令人信服,更不用提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因此,在2013年的CSCO年会上,吴一龙教授就曾提出,由于在定量或登记分子标志物检测方法、样本处理方面不够标准化,mRNA和蛋白检测的异质性等问题尚未弄清楚的情况下使用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实际是画蛇添足、东施效颦,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不能直接用于临床实践。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非小细胞#
57
#靶基因#
91
#个体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