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动物所研究生:学术会议学什么
2014-07-07 郭浩 中国科学报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于科研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阔眼界的机会。来自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生在参加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后归来有感—— ■郭浩 令人钦佩的献身精神 一次学术会议上,有一个科学家以味蕾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人的味觉的报告引起了我的兴趣。报告结束时,台下听众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问他做试验时用谁的细胞,他说用了自己的。 这让我想起我国著名病毒学家汤飞凡。他为了证实沙眼是由沙眼病毒引起的,居然把分离出来的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于科研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阔眼界的机会。来自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生在参加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后归来有感——
■郭浩
令人钦佩的献身精神
一次学术会议上,有一个科学家以味蕾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人的味觉的报告引起了我的兴趣。报告结束时,台下听众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问他做试验时用谁的细胞,他说用了自己的。
这让我想起我国著名病毒学家汤飞凡。他为了证实沙眼是由沙眼病毒引起的,居然把分离出来的沙眼病毒感染到自己的眼睛里,以此验证自己的结论。
还有Marshall为了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该菌为胃溃疡的成因,喝下了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让自身感染,最后终于纠正了前人对胃溃疡的致病机理的错误认识。
这些例子都说明如果想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没有一定的科研献身精神是不行的。在我的理解里,献身精神和老外常讲的“focus”是一个意思,当你真的“focus”到一件事情上,也就会不知不觉地“献身”到一件事情上。
在参加论文展板环节的时候,当你走到一张展板前时,作者都会很有礼貌地说,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当你提出问题时,他们会很高兴,并认真地解答。在交流中从他们的语言、面部表情中你会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兴趣。
PPT现在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好的PPT可以让科研工作者之间更好地传递信息。会上除了一些为协会打广告的报告者们用的文字多一点,其他的演讲者都用合适的图与文字的比例来讲解他们的工作,有的放入了动画和他们科研中的工作录像,有的则直接在电脑屏幕上手写要点等等,这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方式。
以后不仅要懂得做实验,也要学习如何把自己的试验讲清楚,做实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图片和录像等资料。
在听报告时有些大师级人物竟然在认认真真地做笔记,比如莫耐尔化学感官研究中心的主任比彻姆教授,胡子都白了,坐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好像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学生,这一点我非常钦佩。
当然,在参加这次会议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不够投入
在会后的聊天过程中,我发现这些科研成果背后的艰辛。王桂荣老师刚去国外的时候,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相比较来说,我的工作量要小得多,效率也低得多,自己定的计划大多时候完不成,计划本上一片叉号(完成的任务以√标记,完不成的以×标记),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精力被别的东西吸引太多,所以以后要把自己沉到自己的工作中。
邹承鲁老先生说过: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打打停停,断断续续工作,是不可能超越别人取得重大成果的。此外,在科学上要有所成就,特别是如果要有重大成就,需要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全部生命,仅靠每周40小时工作而没有废寝忘食地全身心投入精神也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科学家的。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而言,第二职业是不可想象的,我所遵循的格言是“业余爱好不可无,第二职业不可有”。
我比较欣赏邹承鲁老先生这段话,但真正做到有些难,所以有的人成了大师,有的人则渐渐泯然众人矣了。自己唯有努力向大师们学习,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英语功底还不够
有些报告自己没有听得很明白,以前在所里听报告或跟老外交流时,因为时间没有限制,所以他们都放慢了语速。在这次会议中,每位报告人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老外就会用正常语速甚至是快语速报告,这就使自己很不适应。但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英语功底打得不牢,听到英文句子,总要在脑子中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这就好像多了一个“中继站”,反应当然慢了,以后要努力练习,撤掉这个“中继站”。还有英文的词汇量还是不够,以后在这方面也不能放松。
思维不够发散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研究者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味觉和嗅觉,如有个日本科学家,用机器人模仿昆虫。所以有些奇思妙想需要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仅仅是局限在自己的领域里。以前有位科学家说过,学科交叉的地方是可能出成果的地方。如何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可能比较难,但成功了可能就是令人振奋的工作。
在会议上,自己也有些疑问,并且想提问,可是自己却最终没有勇气举起手来提问,最大的原因是怕自己的问题太愚蠢。天下没有愚蠢的问题这个道理我也懂,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这是一个以后要解决的大问题。
知识面狭窄
在会议上,有很多关于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研究的工作,自己没怎么听懂。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觉得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与昆虫的有差别,自己现在的工作主要在昆虫上,所以平常就没有太关注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以至于好多专业词汇不认识。从报告上看来,脊椎动物味觉和嗅觉信号通路与昆虫的主体架构是差不多的,如昆虫的触角叶和脊椎动物的嗅球在处理各自信号的地位上是对等的。所以一方的研究对另一方也有指导意义,以后要注意恶补一下,不然就“营养不良”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科院#
73
#研究生#
70
#学术会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