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杨惠林教授:高度决定视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思考与诊治

2023-07-20 冠研 全科学苑 发表于上海

促进骨骼健康、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

202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21—2030年为“健康老龄化十年”,并将肌肉骨骼健康作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典型病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再加上许多老年人视力减退、饮食不均衡、睡眠不佳、起夜次数增多、精神警觉性下降、受慢性病或药物影响等,导致老年人易跌倒。一旦跌倒,由于骨质疏松症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促进骨骼健康、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

要像重视“三高”一样重视骨健康

杨惠林教授直言,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存在以下难点与痛点:

  • 首先,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我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
  • 其次,骨质疏松症低知晓率和低检测率。我国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7.0%;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3.7%。
  • 再者,高危人群数量庞大。我国低骨量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且数量庞大。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高达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
  • 最后,患病人数持续攀升。骨质疏松症风险及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患病人数还将持续攀升。

杨惠林教授介绍道:“由于骨质疏松症缺乏足够的早期临床表现,加上公众认知不足、早筛早诊意识不够等因素,极大影响了低骨量人群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早期发现,患者常常在发生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后才被确诊。因此,呼吁大众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像重视‘三高’疾病一样重视骨健康,及早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测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未诊率高、漏诊率高、发病率高、再骨折率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简称OVCF,它会使骨折椎体后凸畸形,产生顽固性背痛,导致疼痛、卧床、活动减少,患者骨量进一步丢失,持续的骨量丢失加上后凸畸形导致的身体重心前移,再骨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陷入恶性循环,许多患者最终死于并发症。

杨惠林教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疾病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就诊率低。老年人在受到较小外力(如平地跌倒),甚至在某些日常活动(如弯腰、咳嗽、打喷嚏等)后即可发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虽然可能会伴有腰背部酸痛,站立时间短等症状,约2/3患者忽略症状而未诊。此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漏诊率也很高。大多数脊柱脆性骨折都是在患者不知情时发生的,只有在咳嗽时出现背部疼痛或疼痛加剧时,才会就诊,而就诊时医生往往都是先给予拍摄全胸正侧位片检查肺部情况。但全胸正侧位片是针对软组织的检查,无法清晰显示骨骼情况,所以很可能漏诊脊柱骨折。

有研究表明,常规的全胸正侧位片或CT横断检查对于脊柱脆性骨折的漏诊率高达45%~8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据报道,美国每年新增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约75万例,我国每年新增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约181万例。但由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未诊率高,我国每年实际新增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预计超过500万例!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再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卧床、活动减少,骨量进一步丢失,导致再骨折、反复骨折形成级联效应,陷入恶性循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二次骨折风险是未发生过骨折的老年患者的6~12倍。此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全身机能减退等严重并发症,且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4年死亡率高达50%。

打破恶性循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建议

杨惠林教授强调,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建议要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如果腰背部疼痛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压缩程度轻,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活动量降低,会使骨量进一步丢失,导致再骨折,形成级联效应,陷入恶性循环。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赢得骨质疏松症患者综合治疗的时机。

目前,微创手术主要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微创治疗,在骨折的椎体里面填充骨水泥,就像混凝土浇筑楼房一样,重建人体脊梁,多数患者术后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真正实现了“一针治骨折”,改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 的传统观念。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尤其是后者已经日益成熟,风险相对较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对安全、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案。

当然,即使做了手术,仍然需要坚持正规的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

基础治疗上,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药物治疗上,药物选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地舒单抗、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类似物,其他机制类药物如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类,还有中医药中的补肾壮骨类药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最新发布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中明确推荐了多种中成药,例如骨疏康、仙灵骨葆等,在临床长期应用中被验证安全有效的中成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用药方案选择;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再次骨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测量

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腰椎椎体及髋部,感兴趣区(ROI)包括L1~L4、股骨颈和全髋三个ROI。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