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5岁还尿床,警惕遗尿症!
2016-09-25 武警总医院 顽疾归赵 医学界儿科频道
夜间遗尿症俗称尿床,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症状,一方面会对患儿的心理发育和社会行为造成影响,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行为;另一方面还会给患儿家长带来压力和困扰。此症状在儿科门诊中并不少见,现结合目前指南及临床经验,简要进行分享。一、夜间遗尿症的定义国际儿童尿控协会于2006年定义为:年龄大于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可分为单症
夜间遗尿症俗称尿床,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症状,一方面会对患儿的心理发育和社会行为造成影响,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行为;另一方面还会给患儿家长带来压力和困扰。此症状在儿科门诊中并不少见,现结合目前指南及临床经验,简要进行分享。
一、夜间遗尿症的定义
国际儿童尿控协会于2006年定义为:年龄大于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可分为单症状夜间遗尿和复合症状夜间遗尿。单症状夜间遗尿仅有夜间遗尿而无合并其他下尿路症状。以六个月为界限,将单症状夜间遗尿又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及继发性遗尿症。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指夜间遗尿症状还合并下尿路症状及膀胱功能障碍如日间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等。
二、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公认其为多因素共同所致。
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进入睡眠后,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唤醒患儿,患儿在非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此为夜间遗尿症最重要的发病机制。
2、夜间多尿:肾脏在夜间产生大量的尿液,超过了最大膀胱容量。
3、膀胱功能异常:夜间逼尿肌过度兴奋所引起的膀胱容量减小,导致排尿次数增多。
4、家族异常:62%遗尿症患儿父母及其亲属存在类似病史
5、其他:如糖尿病、抑郁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等。
三、遗尿症的诊断
详细的病史采集对于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通常病史采集包括患儿健康、发育情况,夜间尿床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下尿路症状,是否存在便秘及大便失禁,夜间睡眠是否打呼噜后呼吸暂停等。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查体以及尿常规、泌尿系超声以及残余尿量测定等。对部分患儿可采用临床症状评估表以及至少3天的排尿日记来完善病史。
四、治疗
1、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告知患儿家长本病具有自限性,部分患儿随年龄的增加症状可逐渐消失,对于六岁以下的患儿一般可不采取药物或其他特殊治疗。
2、保证每日正常液体摄入量,尤其睡前3-4消失适当减少液体入量。
3、监督患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每日排尿在4-7次,对于患儿的排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醒。
4、遗尿报警器:
可安放于床铺或患儿内裤的装置,当遗尿发生时可发出警示达到唤醒患儿排尿的目的。连续使用2-3个月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直到至少连续14个晚上无遗尿发生才考虑停止使用。
5、药物治疗:
①醋酸去氨加压素作为治疗一线用药,适用于夜间多尿的遗尿症患儿。用法:睡前1小时给予0.2-0.4 mg顿服。部分患儿短期内即可有症状改善,但停药后症状容易反复,因此一般需要连续用药至少3个月。
②抗胆碱能药物:用于遗尿报警器或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特别对合并夜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单症状遗尿症患儿效果较好。
③三环类抗抑郁药:由于不良反应较多,仅用于不能负担遗尿报警器及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失败的患儿
6、生物反馈治疗:当教育引导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对膀胱尿道功能紊乱,特别是对合并有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的遗尿症患儿可获得较好疗效。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遗尿症#
71
夜间遗尿症,新名词,学习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