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ical Medicine:精神障碍患者的睡眠遗传风险评估,多基因评分揭示失眠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
2025-04-16 xiongjy MedSci原创
失眠多基因评分与更差的睡眠质量和主观健康显著相关,而精神分裂症多基因评分则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评分更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表现出更显著的长睡眠遗传倾向。
睡眠问题在精神障碍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与生活质量下降和疾病预后不良相关。尽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揭示了精神分裂症和睡眠的遗传影响,但睡眠相关多基因评分(PGS)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系统性评估仍较为缺乏。
本研究基于芬兰SUPER研究的8,232名精神障碍患者,探讨了失眠(PGS<sub>INS</sub>)、睡眠时长(PGS<sub>SD</sub>)、早晚偏好(PGS<sub>ME</sub>)和精神分裂症(PGS<sub>SZ</sub>)等多基因评分与临床症状的关联,并利用FinnGen队列的356,077名个体分析了这些评分在精神障碍与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差异。
图1:多基因评分与睡眠、主观健康及认知功能的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PGS<sub>INS</sub>与更严重的睡眠问题和较差的主观健康状态显著相关(例如,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下降,β = −0.07,*p* < 0.001),而高PGS<sub>SZ</sub>则与更好的睡眠质量但更差的认知测试表现相关(如配对联想学习错误增加,β = 0.07,*p* < 0.001)。此外,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的PGS<sub>INS</sub>评分更高,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GS<sub>SD</sub>和PGS<sub>ME</sub>评分显著高于无精神障碍的普通人群。这些结果表明,睡眠和昼夜偏好的遗传风险在非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和普通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
图2:不同诊断组中多基因评分的分布比较
研究还发现,PGS<sub>INS</sub>对主观睡眠问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而PGS<sub>SZ</sub>则主要与客观疾病严重程度指标(如认知功能下降和氯氮平使用)相关。这一发现强调了精神障碍患者中睡眠问题的遗传异质性,以及其与核心症状的独立关联。FinnGen队列的验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些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更高的长睡眠遗传倾向,而情感性障碍患者则同时表现出短睡眠和长睡眠的遗传风险。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精神分裂症# #睡眠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多基因评分#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