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积极应对童年虐待,预防青少年焦虑
2021-06-0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童年虐待似乎是青少年焦虑症状的一个预测因子,基线儿童虐待可以预测1年随访时的焦虑症状,而应对方式倾向可能在儿童虐待与焦虑症状之间的纵向关联中起调节作用。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受到童年虐待,其定义是发生在18岁以下儿童身上的任何形式的身体、情感或性虐待和忽视。有充分的论述指出,童年虐待可在整个生命周期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并与青春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关。最近的一项系统调查发现,20.0%的中国青少年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身体虐待,30%遭受过精神虐待,12%遭受过性虐待,47%遭受过身体忽视,44%遭受过精神忽视;这表明虐待儿童也是中国青少年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中山大学Ciyong Lu等开展研究对一下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1)不同类型的儿童虐待与后续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2)儿童虐待与应对方式对焦虑症状的交互作用。(3)童年虐待对不同应对方式青少年后续焦虑症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杂志。
该研究旨在评估中国青少年不同类型的童年虐待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前瞻性关联,并着重研究应对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影响这些关联。数据来源于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研究的纵向研究。基线样本包括1957名参与者(应答率:99.03%),并在1年后随访(n = 1836,保留率:93.8%)。测量了焦虑症状、童年虐待、应对方式的倾向、早晨皮质醇水平、抑郁症状、自尊和其他人口统计学数据。
基线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3.6岁(SD: 1.5岁)。最终结果显示,儿童情感虐待(未标准化的β估计= 0.13,95% CI = 0.07-0.18)、身体虐待(未标准化的β估计= 0.08,95% CI = 0.01-0.16)和性虐待(未标准化的β估计= 0.17,(95% CI = 0.04-0.29)在校正基线时的显著协变量后,与随访时的焦虑症状呈正相关。
此外,分层分析显示,只有在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中,童年情绪虐待、身体虐待和性虐待与随后的焦虑症状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该纵向研究发现,童年虐待似乎是青少年焦虑症状的一个预测因子,基线儿童虐待可以预测1年随访时的焦虑症状,而应对方式倾向可能在儿童虐待与焦虑症状之间的纵向关联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识别哪些青少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哪些青少年在童年时曾遭受虐待,特别是那些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的青少年。此外,尽管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描述了与儿童虐待相关的复杂症状的风险增加,但该研究结果扩展了儿童虐待和焦虑症状之间关联机制的发现。考虑到应对方法是可修改的,建议制定积极的教育和干预方案,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减少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童年虐待的青少年。将预防焦虑症状的努力重点放在童年受到虐待和有消极应对方式的青少年身上。
原文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TRA#
104
#Psychiatry#
107
#Transl#
98
#translational#
105
#Translation#
107
学习了
105
虐待率数据有原文吗?
226
不错
179
焦虑是当年年轻人的共同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