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可谓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心中“永远的噩梦”。每值一次的夜班,都感觉身体又被掏空了一次......如果今晚是个“平安夜”就还算好,会相对轻松清闲一些;但要是碰上“夜班之神的眷顾”,两脚就像踩着风火轮,一刻都别想休息。 该睡不睡,迟早崩溃,夜班是真的“反人类”!此前,梅斯曾发文表示“夜班费是卖命钱?JACC:经常上夜班的人,不光眼圈比别人黑,就连心梗面积都比别人大”。 图源:摄图网 事实上,夜班/轮班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除了生理上的“真实伤害”之外,还会给人带去心理上的“魔法攻击”。轮班工作造成的昼夜节律紊乱,给轮班工人的情绪健康带去了极为负面的影响。数据显示,轮班工人的抑郁和焦虑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5-40%! 所以说轮班工作者是“情绪脆弱的高危人群”一点都不为过,千万别招惹在值夜班/刚下夜班的人,你很可能挨一顿“莫名其妙”的骂。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呢?在值班时来顿丰盛的夜宵,犒劳一下辛苦的打工人? NO!NO!NO!那样可就大错特错了,甚至会适得其反! 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睡眠医学系的研究人员得到了一个“颠覆性”的研究结果:吃夜宵会导致轮班工作者的抑郁情绪水平提高26.2%,焦虑情绪水平提高16.1%;但如果仅在白天进食则不会诱发上述的情绪变化,防止轮班工作时脆弱情绪的出现。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这项研究给诸位辛苦的轮班打工人提了个醒儿:要想夜班的时候保持好心情,可千万别吃夜宵,更重要的是白天吃饱点! 对于绝大多数的轮班人而言,晚上上班的时候不来一顿夜宵是真的扛不住,因此“白天和晚上都吃饭”成了常态。为了模拟较为真实的夜班人生活,研究者设计了一项为期14天的昼夜节律RCT,将全部参与者随机分配到2个不同的进食时间组中,分别为「仅在白天进食」组(Daytime-only meal intervention, DMI)和「白天夜间进食」组(Daytime and nighttime meal control, DNMC)。 在试验开始之前,两组参与者均经历了相同的4个28小时“模拟夜班”的适应期,使得他们的昼夜节律与外界真实周期产生了4小时的“错位”。接着,正式开展控制进食的试验阶段—— DNMC组的进食模式如左下图,禁食/进食周期严格控制在28个小时内,后一天的进食时间比前一天延迟4小时。比如,在Day1的三餐时间分别为7、11和19点,到了Day2往后顺延4小时,分别在11、19和23点吃三餐,再到Day3和Day4的三餐时间继续往后延4小时; DMI组的进食时间就简单得多(如右下图),每日在7、11、19点吃完三顿饭,下午饿的时候还可以在15点加个餐。 两组不同的进食时间 在严格控制进食时间的4天中,研究者采用计算机化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了参与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在夜班期间DNMC组的抑郁样情绪水平显著增加了26.2%(p=0.001),焦虑样情绪水平也明显升高了16.1%(p=0.005)。相反,在DMI组中并未观察到显著影响。 也就是说,白天规律性地吃三餐而不吃宵夜,有助于值夜班时的情绪稳定;反之,如果总是不固定时间吃三餐,比如推迟进餐时间或者晚上加个餐,打破了人体本身的昼夜节律,就容易陷入emo的情绪中! 不同进食模式与情绪水平之间的联系 为了探明深层原因,研究者进一步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果不其然,较大程度的内部昼夜节律失调与更高水平的抑郁(r=0.77, p=0.001)和焦虑(r=0.67, p=0.002)情绪有着密切联系。 夜班期间情绪脆弱性的增加与更大程度的内部昼夜节律失调(比如血糖昼夜节律的峰位相位与体温昼夜节律的谷值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变化)有关,两者存在线性的因果联系。 昼夜节律紊乱与情绪脆弱性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综上,在夜间工作期间,用餐时间对抑郁、焦虑情绪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与人体内部昼夜节律失调的程度有关。 具体来说,更晚得进食会损害个体的葡萄糖耐量,影响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该“伤害”又会进一步延伸到情绪感知上,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大脑区域来诱发抑郁或焦虑。 本来想点顿炸鸡、烧烤、奶茶等等作为夜宵犒劳值夜班的自己,让自己Happy一下;万万没想到,反而埋下了emo的种子,真属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以后再值夜班的时候,还得白天吃饱点,尽量避免加餐(其实更想避免的是夜班)!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