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血粘度
2018-06-28 Tony 检验医学网
近日我们终于停止了血粘度检测项目,这个一般基于锥板法检测全血粘度、毛细管法检测血浆粘度的试验早有争议,由于一直缺乏高等级的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基于预后的研究(即不仅要证明该指标与疾病相关,还要证明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改善预后),该方法到底有什么样的临床意义其实我至今也不十分清楚,只能从理论上简单推测一番。
近日我们终于停止了血粘度检测项目,这个一般基于锥板法检测全血粘度、毛细管法检测血浆粘度的试验早有争议,由于一直缺乏高等级的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基于预后的研究(即不仅要证明该指标与疾病相关,还要证明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改善预后),该方法到底有什么样的临床意义其实我至今也不十分清楚,只能从理论上简单推测一番,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最早也最被熟知的血粘度检测应用是“中风预报”,中风这个中医概念大约等于西医的脑卒中(stroke),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房颤、血管畸形、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等,这些危险因素所致动脉硬化、闭塞、破裂或栓子脱落导致脑供血不足、组织坏死继而功能障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也就是说,卒中有多种病因,没有一个实验室指标可以预测所有类型的卒中。
而血粘度增高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脂质或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多。有意思的是,目前检测这些指标加起来的费用往往也并不比检测血粘度更高。事实上,也没有任何医生会将血粘度作为上述成分唯一的筛查指标。
看得出来,高血粘度并不是卒中具体的危险因素,只能说是与部分卒中相关的一种现象。仅仅知道一个患者血粘度高,并不能确定原因:是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浆细胞病?还是最近水喝少了?针对性处置也就无从谈起。
简单总结:
血粘度并不是一个“好”的卒中相关指标,它既不能反映大部分危险因素、也不是具体的治疗靶点、更不能诊断卒中。
而在检测层面,高、低切变率的血粘度值能够分别反映大动脉和微循环的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别的方法学不敢说,就锥板法的灵敏度而言,简直是痴人说梦。其他关于标准化、参考区间、性能评价等问题都懒得说了。
那么,基于锥板法的血粘度检测就没有一点临床价值吗?
是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也可以了
137
好文献学习了
106
厉害了我的哥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