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入路:PCI领域“中国骄傲”
2010-09-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TCI 2010执行主席 周玉杰教授 桡动脉入路:PCI领域“中国骄傲” 周教授风趣地指出,中国人在对精细操作技巧要求高的领域似乎独具优势,桡动脉入路经皮冠脉介入(PCI)技术问世不足二十年,但在我国普及非常快。目前我国接受PCI的患者50%是经桡动脉入路,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低于5%。 本届论坛请来了经桡动脉介入的先驱加拿大巴尔博(Barbeau)教授(开展世界首例经桡
TCI 2010执行主席 周玉杰教授
桡动脉入路:PCI领域“中国骄傲”
周教授风趣地指出,中国人在对精细操作技巧要求高的领域似乎独具优势,桡动脉入路经皮冠脉介入(PCI)技术问世不足二十年,但在我国普及非常快。目前我国接受PCI的患者50%是经桡动脉入路,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低于5%。
本届论坛请来了经桡动脉介入的先驱加拿大巴尔博(Barbeau)教授(开展世界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荷兰基门内捷(Kiemeneij)教授(开展世界首例经桡动脉PCI治疗)、法国哈曼(Hamon)教授(编写首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专著)、日本西户(Saito)教授(开展日本首例经桡动脉PCI治疗)等。在骄傲于我们的手术量和临床经验已经不输于这些“前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研究深入性方面的不足。我们的目标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超越。
桡动脉:不再是股动脉的“替补队员”
与直径8~12 mm的股动脉相比,直径仅2~3 mm的桡动脉PCI操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那么,经桡动脉介入是否仅应作为股动脉不可用情况下的“替补队员”呢?
面对这个“外行”问题,周教授解释了经桡动脉入路的独特优势。股动脉粗大、深在、血流丰富,术中一旦出血,量较大且流入盆腔,临床上很难早期发现,致死率较高;而桡动脉位置较表浅,操作更直观,同时血流量较小,出血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者明显少于股动脉,万一出现术后血管闭塞,临床转归也优于股动脉闭塞。因此,从降低PCI整体死亡率、提高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方面,桡动脉入路有极大优势。
目前桡动脉已成为许多医院和患者的首选PCI入路。在不久的将来,经桡动脉PCI的临床优选地位可能前移,并被写入指南。
经桡动脉PCI研究三步曲:应用、呵护、拓展
周教授指出,经桡动脉PCI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相关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应用”桡动脉研究,其难点包括提高经桡动脉PCI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探索复杂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分叉病变等]的操作技巧;第二阶段是“呵护”桡动脉研究,此阶段的研究重心为避免桡动脉内膜损伤和术后闭塞,确保桡动脉可再次使用及用于透析等医疗情况;第三阶段是“拓展”桡动脉研究,研究热点包括经尺动脉、肱动脉入路,以及桡动脉血管变异情况应如何介入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桡动脉#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