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一位医生的生死观:假如死亡也有艺术形式,那应是有尊严地离去......

2015-01-09 文/Ken Murray;一盐译 《健康时报》

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选择被治疗。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选,尽管他们通常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这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也想活着,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 文/Ken Murray;一盐译;来源:《健康时报》  面对癌症,大多数患者走着这样一条路:先手术,花掉数万元;然后化疗,花掉数十万

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选择被治疗。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选,尽管他们通常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这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也想活着,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

文/Ken Murray;一盐译;来源:《健康时报》 

面对癌症,大多数患者走着这样一条路:先手术,花掉数万元;然后化疗,花掉数十万元;不行再放疗,再花掉数十万元;接着转战中医治疗,花掉数万元,最终人财两空。

亲人离去后,很多人发现,我们对癌症并不了解,对治疗投入了太多情感和期望,反而没来得及让逝者享受最后的亲情。

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生命临终时,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医师,同时也是我的导师——查理,被发现胃部有个肿块。经手术探查证实是胰腺癌。负责查理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并且他正巧发明了一种针对此类胰腺癌的手术流程,可以将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3倍——从5%提高至15%(尽管生活质量依然较低下)。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

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再没迈进医院一步。他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与家人相处,非常快乐。几个月后,他在家中去世。没有接受过化疗、放疗或手术。他的保险商也省了一大笔钱。

人们通常很少会想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医生也是人,也会面临绝症、死亡。但医生的死法似乎和普通人不同。

医生与你不同之处在于: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选择被治疗。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选,尽管他们通常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

“不”的意思,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也想活着,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职业使然,他们也很明白人们最怕在痛苦和孤独中死去。他们会和家人探讨这个问题,以确定当那一天真正来到时,他们不会被施予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术和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也可能会致肋骨断裂)。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目睹过“无效治疗”。所谓的无效治疗,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病人气管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不停地灌药。这些情景每天都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上演,治疗费可达到1万美元/天。

这种折磨,是我们连在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答应我,如果有一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甚至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小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甚至还见过有人把这几个字纹在了身上。

有时家属所谓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但医生们会尽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无论它合理与否。

为什么医生们在病人身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疗,却不愿意将其施予自身?答案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很简单,用三个词足以概括,那就是:病人、医生、体制。

先来看看病人所扮演的角色。假设甲失去意识后被送进了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在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时,甲的家属们会面对一大堆突如其来的选择,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是否同意采取一切可行的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立马说:“是。”于是噩梦开始了。

有时家属所谓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但问题在于,他们有时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合理”;因为医生在抢救时,他们会尽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无论它“合理”与否。

假设一下:急诊室里站满了面露悲痛,甚或歇斯底里的家属们——他们并不懂医学。在这种时候,想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微妙且难以把握的。如果医生建议不采取积极的治疗,那家属们很有可能会认为他是出于省事、省时间、省钱等原因才提出的这个建议。

有些医生能说会道,有些医生坚定不屈,但无论如何,他们面对的压力都一样大。当需要处理涉及“临终治疗选择”一类的事宜时,我会尽早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案一一列出(任何情况下均是如此)。一旦病人或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该要求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一一解释清楚。

但在很多时候,医患双方都只不过是这个推广“过度医疗”的庞大系统中的受害者而已。在一些不幸的例子中,少数医生用“有治疗,就有进账”的思路去做他们能做的事,而在更多的医生们只是单纯出于害怕被诉讼,而不得不进行各项治疗。

医生们仍旧不对自己过度治疗。因为这种治疗的结局他们见得太多,几乎所有人都能待在家里宁静地离去,伴随的疼痛也可以被更好地缓解。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医学,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临终关怀和过度医疗相比,更注重为病人提供舒适和尊严感,让他们能安然度过最后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生活在临终护理所的终末期病人比患有同样疾病但积极寻求治疗的病人活得更久。

很多年前,我的表哥生了一场病,事后查出是肺癌,并已扩散至脑部。我带着他去了各种专家门诊,最后明白了:像他这种情况,如果采用积极治疗的话,需要每周3~5次去医院化疗,而即使这样他也最多只能活4个月。

最终,表哥决定拒绝任何治疗,仅仅服用防止脑水肿的药物,回家休养。我们在之后的8个月里共度了一段快乐时光,做了许多小时候爱做的事。最后他昏睡了三天,安静地走了。

假如死亡也有一种艺术形式,那它应该是:有尊严地死去。

至于我,已经清楚地向我的医生说明了我的意愿。当死亡最终来临的时候,我可以不被奋力抢救,而是安详地睡去,就像我的导师查理,我的表哥一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00819, encodeId=48f31e008191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fba86e314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艺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6731, encryptionId=dfba86e3142, topicName=艺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6e8030252779, createdName=kksonne, createdTime=Wed Apr 08 16:04:00 CST 2015, time=2015-04-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16379, encodeId=f73220163e9f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078690629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生死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9062, encryptionId=00786906292, topicName=生死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435298, createdName=huirong, createdTime=Wed Mar 25 09:04:00 CST 2015, time=2015-03-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4-08 kksonne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00819, encodeId=48f31e008191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fba86e314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艺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6731, encryptionId=dfba86e3142, topicName=艺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6e8030252779, createdName=kksonne, createdTime=Wed Apr 08 16:04:00 CST 2015, time=2015-04-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16379, encodeId=f73220163e9f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078690629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生死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9062, encryptionId=00786906292, topicName=生死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435298, createdName=huirong, createdTime=Wed Mar 25 09:04:00 CST 2015, time=2015-03-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3-25 huirong

相关资讯

夜班那些不能说的小秘密

值夜班,洋气的叫法:on call。是医生护士这个行业里最累人的工作,没有之一。 天黑,万物寂静。本该是睡觉休息的时间。夜班却违逆天性,让我们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从夜班开始,我的心里就恨不得时间过得飞快。时钟的长短脚赶紧摆到次日八点。兄弟姐妹们快来交班,解救我于水火之中。 下夜班,那是个很悲壮的事情。逆着清晨上班的人流,顶着熊猫般黑眼圈,挂着铁青的面色,形容枯槁

医生要学习与患者沟通

贝蒂来找马丁医生是想问问第二个大夫的意见——实际上是第六个。在过去一年里,因为“心动过速”和“受迫感”的问题,她咨询过五位医生。在经过大量的检查后,医生最终建议她去做焦虑症方面的心理咨询。 马丁医生仔细地询问病史,终于得知贝蒂当时正在服用一种减肥用的非处方药,其中含有麻黄碱。(为了保护隐私,文中用了化名。)停止服用这种药物后,她的症状也就消失了。在被问到过去为什么没有提过这件事时,她说,“从来

《医学科学报》正式创刊 立志打造离医生近期的报纸

MedSci短评:希望通过灵活的体制,打造出高质量的水准的《医学科学报》。如果体制不灵活,那注定就是没有前景的道路。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医学科学报》在京创刊。报纸编委会由100多名医疗领域权威专家和一线医务工作者组成,受众定位为医生,旨在打造“离医生最近的报纸”。《医学科学报》刊名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应邀题写。据悉,在目前我国就医需求质与量不断增加的现实环境下,

死亡之旅:如何给生命画上美丽句点

刚刚在ICU接班, 护士长就找我,“亲爱的,今天有点难办。八床的病人,家属对护士非常挑剔。我想把那个病人给你好吗?” 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随后病房床边交接班,跟家属打了招呼。我很主动地做了自我介绍,我会是当班的夜班护士。病房里已经坐满了家属。 病人的女儿似乎并不在意, 只是略微点点头。 交接班,把病人的情况完全了解了。 原来病人一个90岁的女性,因为肺炎呼吸衰竭从疗养院来转来,气管插管上呼

网民:别黑医生了 他们挺不容易的

我是一个马大哈,从小做数学就常犯“7+5=13”之类的错,有次考试居然漏做两道题,白丢几十分。长大以后也经常糊里糊涂、丢三落四,最惨的一次是把刚买来的手机忘在了吃饭的地方,赶回去找时,手机已杳如黄鹤去。 这种时候,我就会庆幸,还好自己不是一个医生。假如我在给病人开刀的时候犯了糊涂,个把月后报纸上就会多一条《病人手术后常感到肚子痛,原来是医生把剪刀忘在里面了》。 很多职业对犯错的容忍度很高,犯了错也

因为是医生,灾害来临时永远是不眠夜!

不知道上面这张照片将来能不能成为最令人感动的年度照片。但这是真实的,不是摆拍的;这张照片透露出医生的精神与灵魂,这种责任感,一切皆源于——因为是医生!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最新情况 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已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遇难者中包括1名台胞。伤者身份已全部查明,包括2名台胞和1名马来西亚籍人士。18人已经诊治后离院,31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13人,轻伤18人。36名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