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她们——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为何女性如此稀少?
2015-01-16 佚名 环球科学
不变的永远是风险,反正是活一辈子,只要你觉得值得,那就是你的人生追求。——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主任) 远到居里夫人,近到颜宁、庄小威,她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女科学家身上闪烁着如此耀眼的光芒。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风雨兼程,且看老中青三代女科学家如何在追梦之路上绽放美丽。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女性从事科研工作现状有所改观,但全球范围内,女性在科研领域所
不变的永远是风险,反正是活一辈子,只要你觉得值得,那就是你的人生追求。——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主任)
远到居里夫人,近到颜宁、庄小威,她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女科学家身上闪烁着如此耀眼的光芒。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风雨兼程,且看老中青三代女科学家如何在追梦之路上绽放美丽。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女性从事科研工作现状有所改观,但全球范围内,女性在科研领域所占比例仍严重不足。这种性别比例差距在科研事业的几个主要阶段不断扩大。在科研的道路上,为何女性如此稀少?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全球女性科学家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女性科研人员比例仅增长12%
为更好地了解科研领域男女比例长期失衡问题以及女性比例下降的几个主要阶段,欧莱雅企业基金委托波士顿咨询公司展开现状调查。从全球来看,科研人员中女性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从而得出结论:科研人员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几乎没有改观。
▼高中毕业后女性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机率比男性低三倍
尽管高中时期男生和女生在科学领域的表现难分伯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2年对65个国家学生进行的PISA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研究。],但其后年轻女性在其职业生涯中会逐渐远离科学领域。
同样,从职业发展路径中我们可以看到,理工科本科毕业生中女性仅占32%,硕士研究生阶段,这一比例下降到30%,在博士阶段下降到25%。
欧盟顶级学术科研人员中仅有11%为女性,而领导科研机构的女性比例在各国有所不同:日本为6%,美国为27%,法国为29%,西班牙为34%。自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以来,只有不到3%的奖颁给了女科学家;在颁发给女性的总计16个诺贝尔奖中,2个授予了居里夫人。
▼成见和偏见:年轻女生选择科学事业的第一大障碍
年轻女性以及她们的父母、老师甚至整个社会似乎都有一些阻碍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先入之见:“科学很枯燥”;“男生对喜欢科学的女生没兴趣”;“理工科专业不好找工作”; “我是想有所作为、改变世界来着,但在实验室工作或研究物理都不是上上之策”; “我不想被当作一个不懂社交、孤僻、孤独的‘科学怪人’”。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成见是“男性比女性更擅长科学研究”……即便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女性负担重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