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诊治高血压,医生容易犯哪些错?

2015-11-0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 杨天伦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毋庸置疑,尽管人们对高血压机制的认识以及药物、器械研发不断进展,但高血压防控仍是当代人类健康事业的“世纪之战”,这可能源于对新理念、新技术缺乏认识与推广,对靶器官保护重视不够以及基本血压测量手段存有误区等。基层作为高血压防控的主战场,基层医师应尽量掌握血压测量方法,提高对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血压自测两大“武器”的重视。一、 诊治高血压的理念与方法存在不足目前,我国近2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l

毋庸置疑,尽管人们对高血压机制的认识以及药物、器械研发不断进展,但高血压防控仍是当代人类健康事业的“世纪之战”,这可能源于对新理念、新技术缺乏认识与推广,对靶器官保护重视不够以及基本血压测量手段存有误区等。基层作为高血压防控的主战场,基层医师应尽量掌握血压测量方法,提高对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血压自测两大“武器”的重视。

一、 诊治高血压的理念与方法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近2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10%(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仅为6.1%),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年高血压的控制率已逐步提高至30%~50%。这不禁让人思索: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何以如此之低?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医生的角度考虑,诊治高血压的理念与方法是否仍存在不足呢?

笔者对全国部分三甲、二甲及基层医院3 125名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国内医生在临床高血压诊治中的认知和方法情况,如对高血压的判断正确与否,是否深入关注血压曲线以及高血压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病风险等。结果显示,

①绝大部分医生(80%)仅依靠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只有少部分医生使用动态血压(ABPM)或家庭自测血压(HBPM)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20%)或疗效评价(9%);
②仅13% 的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全天候血压(上午、下午、夜间和清晨),以及血压曲线特征(勺型或非勺型);
③仅15%的医生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前,根据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危险分层。
由此可见,目前许多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的认知度仍远远不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十分不得力,这也成为国人高血压控制率低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二、仅凭诊室血压判断血压水平

临床医生在诊室中测量到的只是患者的即刻血压,但即刻血压往往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态。因为对患者其他重要时间段(尤其是夜间和凌晨)的血压,医生并不了解,所以存在对血压认识上的“盲区”。据观察,不少患者在清晨服药的情况下,上午血压正常,但下午、晚上、夜间、凌晨血压仍显著高于正常,因此高血压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与稳定控制。显而易见,仅根据上午诊室血压对高血压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是极其武断、片面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发现白大衣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常有患者的诊室血压高于正常,而返家后的血压恢复正常,即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部分医生因此诊断为高血压,甚至要求患者长期服药治疗,这是极其错误的,同时也给患者背上了沉重的精神与经济包袱。目前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或消除精神、情绪刺激因素后,血压一般可很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鉴别高血压与此种一过性血压升高,避免过度医疗。

三、诊室测血压易漏诊隐匿性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又被称为“反白大衣高血压”,即诊室偶测血压正常,但24小时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高于正常的临床现象,这也是高血压诊治中常常漏诊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隐匿性高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程度相似。如果临床医生没有认识到这一临床情况的重要性,就可能出现漏诊、漏治现象,产生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应对策略:医生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全天候血压情况与变化规律。目前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已成为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辅助手段,尤其是动态血压监测能更为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特征,能有效地鉴别白大衣高血压,检出隐匿性高血压。以此为基础指导降压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天候血压达标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临床医生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一“武器”,才能变“盲区”为“明区”,给予患者准确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

四、对夜间高血压和血压晨峰重视不够

血压节律异常

许多医生不关注血压“勺型”和“非勺型”曲线。正常血压呈勺型,夜间血压比白天降低10%~20%;非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10%)、深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20%)和反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不降反增)等为异常血压节律模式。

非勺型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与多种临床事件相关,如慢性肾功能不全、顽固性高血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与勺型高血压相比,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肾脏和血管靶器官损害更重,预后更差。有研究证实,非勺型和反勺型血压较其他类型血压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因此,高血压治疗不仅需关注日间血压下降,更应该重视平稳控制夜间血压,确保全天血压达标与正常节律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清晨危险”

清晨6:00-10:00是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儿茶酚胺分泌活跃的关键时段。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清晨血压急剧升高易发心脑血管事件,即所谓的“清晨危险”。ACAMPA研究(采用ABPM评价)和J-MORE研究(采用HBPM评价)均证实,约60%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脑卒中心肌梗死(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率在清晨时段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即清晨高血压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清晨危险不仅发生在勺型高血压患者,在非勺型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应对策略:临床医生必须重视患者的清晨血压情况,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发现清晨高血压,医生可依据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原理调整降压药物应用,将24小时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恢复正常勺型模式,使患者安度清晨危险,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五、 对整体心血管病风险关注不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明确指出,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心血管综合征”。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也将血压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包括高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高脂血症、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上述建议均提示临床医生,高血压的治疗不仅应针对血压本身,同时应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病风险。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仅有15%的临床医生做到了这一点。

应对策略

●明确危险分层:高血压诊治前,临床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症情况对其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出高、中、低危。中低危患者(1级或2级高血压合并2 种以下危险因素)经数周生活方式改变,血压仍未正常者,应启动药物治疗;高危患者(1、2级高血压合并>2种危险因素,3级高血压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初始即予药物治疗。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致推荐,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应接受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130/80 mm Hg。

●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适宜药物、配伍及剂量。通常推荐使用偱证医学证据充分证实有效的长效降压药物,因为其不仅稳定降压,而且具有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保护作用。同时,临床医生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使血压控制逐步达标(至少4周),简单地说即病程长、血管硬者达标时间长;病程短、血管软者达标时间短。

●纠正其他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降压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的获益基本相似,降压治疗的主要获益其实来自降低血压本身,即“血压达标才是硬指标”。但除降压以外,纠正其他危险因素也同样重要。因为高血压患者并存这些危险因素时,血压异常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常常互相促进,对心血管病风险产生叠加作用,即整体心血管病危险大于单个危险因素的总和。因此,只有综合控制各项危险因素,严格实现血压达标,才能达到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最终目标。

专家结语

笔者开展有关临床医生高血压认知度的调查结果提示,目前部分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些误区,成为国人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要充分掌握并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这两个重要“武器”。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两大最重要的目标是控制24小时血压和维持昼夜血压正常节律。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血压特点调整用药,同时根据其他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以降低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病风险,达到高质量降压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42513, encodeId=e57c42513fe, content=临床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要充分掌握并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这两个重要“武器”。可穿戴医用设备有着广泛的用途,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01205/e96b3d935daf4e258fba69d60175f0ab/b6d3ee4a3a414b8eafaf7c5e905937a2.jpg, createdBy=ad4b83208, createdName=vpssa, createdTime=Wed Nov 04 14:37:00 CST 2015, time=2015-11-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11-04 vpssa

    临床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要充分掌握并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这两个重要“武器”。可穿戴医用设备有着广泛的用途

    0

相关资讯

Ann Intern Med:动态血压监测用于高血压诊断的指南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JAMA Surg:减肥术后肥胖相关并发症缓解的临床因素

JAMA Surg:减肥术后肥胖相关并发症缓解的临床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肥胖患者减肥术后其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改善情况,并确定与这些反应相关的临床因素。该项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共纳入了33718名患者,于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接受了胃旁路术(RYGB)或可调节束带胃捆扎术(AGB)。根据诊断及药物确定患者减肥术前后的合并症。基于患者术前6个月内合并症的记录,而术后18个月却无此合并症

Medicine :中国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还是150/90 mmHg以下?

JNC-8最近推荐收缩压控制由最初的大于等于150  mmHg,大于60岁患者治疗目标应<150/90 mmHg。然而,一些随机对照试验机观察研究的结果不支持这个推荐。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5006名中国农村高血压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校正其他潜在的混杂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随访平均的BP和预后(各种原因及心血管死亡,冠心病的发生及卒中)的相关性,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8年。血

Circulation:他汀或可抑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醛固酮的分泌

他汀类药物确实可减少心血管死亡率,并且似乎这种益处是独立于降脂治疗特性的。多国学者近期评估了他汀类药物是否可调节醛固酮的分泌,后者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结果表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与醛固酮分泌减少有关,这一影响似乎在使用亲脂性他汀和较大剂量应用者中最为明显。相关论文近期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研究者们对两项干预试验中的受试者检测了肾上腺激素。在第一项试验的高血

PLoS One: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是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者调查了有卒中史的中国成人中踝臂血压指数(ABI),双臂血压(BP)的差及踝间血压差的相关性。方法:这个研究选取中国高血压研究调查中的1485名受试者,年龄大于35岁。研究者应用示波设备检测四肢血压,并计算ABI及臂间血压差/踝间血压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压参数和卒中史的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单变量分析中,受试者ABI <0.9,臂间血压差≥15 mmHg及踝间

百万血压筛查工程:中国高血压筛查与防控惠民行动在京启动

10月29日,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北京市高血压防治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保健与长寿专业委员会联合正安(北京)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深圳瑞光康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善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百万血压筛查工程:中国高血压筛查与防控惠民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医学专家、与会企业、嘉宾及媒体的朋友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知晓您的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