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指数:识别衰老的中年人,预测不同疾病的预后
昨天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衰弱指数”由加拿大学者在2001年提出,主要是基于累积缺陷的原理,个体符合的条目数除以纳入的总条目数即得出衰弱指数,为0-1之间的连续数值,可以将其看作是衡量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定量测量个体老龄化。
在线免费应用量表:
衰弱指数(FI-50)自测表
衰弱指数自测表
寿命计算器
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是老年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衰弱测量工具。“衰弱指数”由加拿大学者在2001年提出,主要是基于累积缺陷的原理,个体符合的条目数除以纳入的总条目数即得出衰弱指数,为0-1之间的连续数值,可以将其看作是衡量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定量测量个体老龄化。
2008年,Rockwood等研究者提出了构建衰弱指数的标准规范和流程,通过变量筛选、变量赋值和效度检验三个步骤进行构建。首先,在变量筛选中,利用健康调查中方便可得以及临床上易操作的变量或疾病缺陷,通常纳入30-40个变量,然后,对这些变量进行赋值。例如,对于是否患病,可直接赋值为1和0。对于有序变量和连续型变量,需要将其编码为0-1之间的数值,疾病严重程度越高则赋值越大。衰弱指数的计算是用个体符合的条目数的总得分除以纳入的总条目数量,取值范围为0-1。最后,需要对衰弱指数进行效度评价,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Fried 衰弱量表)(临床衰弱等级量表(CFS))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和吕筠教授团队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纳入28种疾病或缺陷(包括14种疾病、10种症状或体征和4种身体测量指标)构建衰弱指数(衰弱指数自测表),并验证了其在中国中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效度。本文进一步对CKB中的28个条目进行简化,并综合考虑了既往衰弱指数文献中纳入的经典条目,构建了50个条目组成的衰弱指数(简称FI-50)(衰弱指数(FI-50)自测表),以便居民更全面、更理想化的衡量衰弱状态。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
大量研究表明,衰弱指数与众多慢性疾病的预后直接关联。
以下为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文章内容:
这项研究利用CKB队列丰富的问卷调查信息和体格检查指标,纳入28种疾病或缺陷(14种疾病、10种症状或体征和4种身体测量指标),构建衰弱指数(表1)。衰弱指数等于个体符合的疾病或缺陷数除以纳入的疾病或缺陷总数(即28个),取值范围是0-1。衰弱指数的数值越大,表示个体的衰弱程度越严重。我们进一步将人群的衰弱状态分为三组:健康(衰弱指数≤0.10)、衰弱前期(衰弱指数>0.10且<0.25)、衰弱(衰弱指数≥0.25)。
表1. 构建衰弱指数的28个变量
本研究纳入512723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年龄范围为30-79岁,平均年龄为52.0(SD 10.7)岁,女性占比59.0%。全人群的衰弱指数均值是0.099(0.064),女性(0.101)高于男性(0.098)。健康、衰弱前期和衰弱的人数构成比分别为56.9%、 40.0%和3.1%。衰弱指数的均值和衰弱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图1)。50岁以下、50-64岁和65岁及以上人群的衰弱率分别为0.8%、3.5%和8.9%。在45-79岁人群中,女性的衰弱指数均值和衰弱率均高于男性。
图1.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衰弱指数均值和衰弱率
2、分析衰弱指数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的关联
本文的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死因别死亡通过ICD-10编码来定义,包括缺血性心脏病(I20-I25)、脑血管疾病(I60-I69)、恶性肿瘤(C00-C97)、呼吸系统疾病(J00-J99)、感染(A00-B99)和其他死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按年龄、性别和10个项目地区进行联合分层,在模型中调整年龄、教育水平、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水果、蔬菜和红肉的摄入频率。
经过中位数为10.8年(四分位间距:10.2-13.1)的随访,49371名研究对象死亡。与健康人群相比,衰弱前期(HR=1.63, 95% CI: 1.60-1.66)和衰弱组(HR=3.08, 95% CI: 2.98-3.18)的死亡风险均增加(图3)。衰弱指数每增加0.1个单位,全因死亡的风险比(HR)为1.68(95% CI 1.66-1.71),各死因别死亡的HRs(95% CIs)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1.89(1.83-1.94),脑血管疾病死亡1.84(1.79-1.89),恶性肿瘤死亡1.19(1.16-1.22),呼吸系统疾病死亡2.54(2.45-2.63),感染死亡1.78(1.59-2.00),其他死因1.78(1.73-1.83)。
图3. 衰弱状态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的关联
3、分析不同年龄组衰弱指数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的关联
不同年龄组间衰弱指数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存在差异,低年龄组成年人中的关联强度高于高年龄组(交互作用P值<0.0001)。衰弱指数每增加0.1个单位,在<50岁年龄组的HR值为1.95(95% CI 1.87-2.03),在50-64岁年龄组的HR值为1.80(95% CI 1.76-1.83),在≥65岁年龄组的HR值为1.56(95% CI 1.53-1.59)(图4)。衰弱指数与死因别死亡的关联也存在类似的年龄差异。这个结果提示,尽管中年人群的衰弱率较低,但衰弱前期率相对较高,相比健康人仍然有增加的死亡风险。因此,有效识别这些加速衰老的中年人,对于预防过早死亡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图4. 不同年龄组衰弱状态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的关联
本研究利用CKB队列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数据,纳入不同年龄、地区和社会经济水平的51万余名研究对象。丰富的变量信息和长达10余年的随访,使我们得以全面地探索衰弱指数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的关联。研究发现,在中国中年和老年人群中,衰弱指数独立于个体的实足年龄,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存在关联。在中年人中应用衰弱指数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与在老年人中同样重要。利用衰弱指数这类简单的代理指标识别加速衰老的中年人,有助于预防过早死亡及延长健康期望寿命
进一步研究者对衰弱指数进行调整,转变为50个条目,但更易评估,成为衰弱指数(FI-50)自测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构建衰弱指数標準及規範,更好的**臨床
0
#衰弱指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