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大火”仍在全球蔓延
确诊人数已达700万+
死亡人数40万+
6月7日,张文宏医生分析称
“全球第二波疫情正在发展
而且反弹力度已经超过第一波。”
相比之下
中国仅用3个月“迅速灭火”
即使有零星“火苗”偶尔复燃也瞬间被掐灭
令全球刮目相看
32481591917393620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截图
而深圳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1月19日确诊广东首个病例
也是全国除武汉以外的首个病例
1月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峰值
2月中旬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6月10日
确诊462例,死亡3例
连续41天零新增
本地病例连续116天零报告
全市没有发生社区传播和聚集性传播
放眼全球,深圳作为全球少有的管理2000多万人的特大型城市(东京市人口只有1000多万,纽约人口长期稳定在800万左右),能迅速“制服”疫情,安全有序地复工复产,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4月27日发表于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月刊上的一篇研究报告认为,深圳对密接者及感染者采取的追踪随访和隔离措施,大大缩短了人们被确诊和隔离的时间,为控制病毒传播起到关键作用。
“既为中国应对疫情提供了范本,也在全世界的疫情总体应对中发挥了模范作用。”
——该报告的美方牵头人贾斯汀·莱塞勒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家
眼下,中国需要防范的是,不受全球第二波疫情影响。
张文宏医生表示:“巴西、俄罗斯、印度的高峰都还没看到,所以(感染人数)也不知何时会下来。”至于疫情最严重的美国,“他们复工复产以后,很多州的疫情又开始有反弹迹象了。包括中东的伊朗,也在反弹。”
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万一被全球疫情波及怎么办?
深圳市委、市政府紧急“查漏补缺”,未雨绸缪,于近日印发一份升级版“防疫令”——
这是在总结前期成功抗疫经验的基础上,“拿着放大镜找缝隙”,抓住疫情这个“大考”的机遇,认清问题和不足,迅速补短板、堵漏洞,重塑公卫应急体系,为深圳市民穿上防疫的“金钟罩”“铁布衫”。
“实施意见”提出,深圳要建设现代化、法治化、精准化、智慧化的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努力在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打造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最好、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最高、公共卫生治理最高效的城市之一。
我们梳理了与吃瓜群众息息相关的十个点。
01
两年内国内一流
五年内全球一流
深圳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2年——
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软硬件水平显着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25年——
建成全球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卫生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共卫生创新平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准。
02
社区“三人小组”
要成为“常规操作”
在深圳的抗“疫”大战中,社区工作者、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对全市700余个社区、4800多个花园小区、1800多个城中村进行了全覆盖、无死角的人员排查和综合防控,为切断疫情蔓延立下大功。
今后,深圳将继续完善这种行之有效的“三位一体”社区小区联防联控机制,一旦有疫情发生,这将成为“常规操作”。
03
公开疫情信息
步子“更大一点”
深圳首先争取到副省级城市发布病例个案的许可,于1月24日起逐一公布所有确诊病例的个案详情,又在不暴露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效仿香港疫情信息发布,向公众公开确诊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成为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突破,并被全国多个城市仿效,得到了国家、省相关部门和法律界的认可,也获得了世卫考察组专家的点赞。
今后,深圳将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坚持政府权威发布为主,强化信息发布时效管理,推动疫情信息公开与疫情进展同步、与应急管理同步。及时向社会发布防控政策要求、疫区疫点、涉疫人群和主要风险信息,建立重点传染病风险指数发布机制,促进社会力量和市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04
“法治化”防控
全国首部地方“健康条例”酝酿中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法治建设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中提出,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
疫情暴发后,深圳迅速制定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并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接下来,深圳将充分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加快出《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目前,这两部特区条例的立法工作已被列入今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其中,健康条例将是全国首部地方性健康立法,开创性地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05
战时“四集中”
打造国际一流传染病医疗中心
从“非典”时期建立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四集中”模式——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再次爆发出巨大的“战斗能量”,全市大批骨干专家、大量资源汇集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短时间内帮助459名确诊病人痊愈出院。
今后,深圳将坚持战时的“四集中”模式,支持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国际一流的传染病医疗中心,争取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药品和医疗器械,并加强其它传染病救治网络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学科建设,规范储备应急处置装备、药品和试剂耗材。
06
平战结合
建设传染病战略后备医院
1月底起,深圳用20天时间,设计、规划、建成了深圳版的“小汤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
今后,深圳将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在全市合理布局、设置传染病战略后备医院,按照有关标准对其实施改造,增设传染病病区、增强型二级生物安全检测实验室等设施设备。
此次疫情中开遍全市的发热门诊,今后也要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运作,全市二、三级医院全部要按照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设置发热门诊的医院,要加强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生物安全实验室、负压救护车、呼吸机等设施设备配置,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储备能力。
此外,还要制定实施战略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在坪山区建设集研发、生产、战备为一体的市级公共卫生战略物资储备基地。
07
“奖励”社康中心
让基层对传染病“嗅觉”更灵敏
在深圳的疫情刚冒头时,社康医生成了第一个拉响警报的人。
1月8日下午,深圳市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接诊了全市首例疑似病人,率先在全国拉响疫情传播预警信号,深圳也成为全国首个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的城市。此病例的关联病例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为武汉之外首例病例,相关疫情也成为证实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重要证据。
今后,深圳将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建设,提高新改扩建社康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和全科医生及公共卫生医生配置标准,强化其疾病筛查、传染病监测预警、健康管理、社会医疗急救等功能。推进医院与其所属社康机构融合发展,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力量向社康机构下沉。
08
改革公卫体系
设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改革公卫体系,尤其是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对此,深圳将推进以下举措:
重点推进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街道预防保健机构升级改造,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和储备、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等核心能力。
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战略地位、功能定位,在公共卫生机构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
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完善重大疾病“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健康管理”一体化防治模式。
支持全市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将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医院感染控制、公共卫生应急等课程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
09
“唤醒”大数据
实现智慧监测和防控
推动公共卫生大数据整合和开放运用,在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与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
构建公共卫生综合监测平台,整合各类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水源、空气监测,以及预检分诊、症状监测、院内感染、耐药菌与抗菌药物使用、药品、疫苗、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监测数据,建立覆盖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死因的综合监测网络。
10
开通医保“绿色通道”
不让医院“没钱抗疫”
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在突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状态等紧急情况下,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患者医疗费用,不纳入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确保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开通医疗机构应急药品采购、资金拨付和结算“绿色通道”,加强医疗救治经费保障。
全球疫情反弹
我们要化解危险于无形
6月6日,钟南山院士在一个直播节目中提到,自然免疫要一个国家60-70%的人感染,大概会造成3000-4000万人死亡,那代价太大了!
所以
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而我们的信心和底气就来自
一个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个强大的疫情防控体系
这如同给市民的生命健康
加装了360°无死角
24小时“不打盹”的安保系统
一有“外敌”冒头立即拿下
再也没有星星之火能够燎原!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防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