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一例颚口线虫病的曲折诊疗史
2019-11-08 血寄防微信团队 江苏寄生虫病防治 血寄防微信团队 江苏寄生虫病防治
性别:女 年龄:27岁 职业:医师 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首发病症:2007年9月发病,左上臂皮肤大面积肿痛,局部瘙痒,皮肤肿痛几天后向左前臂皮肤发展,呈游走性。同时有腹痛、便秘,发热(体温37.5℃左右),持续1周。
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27岁
职业:医师
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首发病症:2007年9月发病,左上臂皮肤大面积肿痛,局部瘙痒,皮肤肿痛几天后向左前臂皮肤发展,呈游走性。同时有腹痛、便秘,发热(体温37.5℃左右),持续1周。
首次就诊
就诊时间:首次发病1周后
就诊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
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正常,但血红蛋白浓度(117g/L)和红细胞压积(35.6%)均比正常值略有下降;白细胞总数为11.12×109/L,中性粒细胞32.72%、淋巴细胞12.72%、嗜酸性粒细胞51.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5.67×109/L。
诊断结果:不完全性肠梗阻。
其他相关检查
华支睾吸虫抗体:经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阴性。
第二次就诊
就诊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诊断结果:过敏
治疗:西咪替丁和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
疗效:约1个月后皮肤肿痛消失,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至6%,仍间断性出现膝、肩、腕疼痛。此后,每个月劳累(值夜班)后发烧,体温38.5℃左右。
第三次就诊
就诊时间:2008年3月
就诊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相关检查:抗核抗体和双链DNA均为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升至67%。
诊断结果:排除红斑狼疮,诊断为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治疗:每天口服强的松50mg
其他用药情况
2008年6月24日患者自购肠虫清治疗,每次2片,一天3次,连续服药10天。7月11日发现下背部出现小皮疹,条索状(见下图),有刺痛感,用指甲抠出1条虫体,半颗米粒大、呈肉红色,置于福尔马林液固定保存。
显微镜下虫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虫体:虫体外形似叶状(见下图),大小为2.24×0.62mm。头部可见头球,其宽度为0.28mm,高度为0.08mm。头球顶端有一对肉质唇,自口至颈排列有4环小钩,每环小钩数目未看清楚。虫体体表被覆有体棘,靠近头端的体棘较长,末端可见一圆形排泄孔。头球后体内可见食管,达虫体中部,食管周可见管状颈囊,食管后的肠道内充满黑褐色、不透明的内容物。
患者流行病学史
病人发病前2年内多次吃“鱼生”和“冰鳝鱼片”,2005年在柳州某餐馆食用“冰鳝鱼片”1次,为半生熟,2006年食用“鱼生”1次,发病前2个月左右再次食用“冰鳝鱼片”1次。
科普时间
01
什么是颚口线虫
颚口线虫成虫寄生在猫、犬、猪等终宿主的胃壁,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人非其适宜宿主,幼虫感染人体后在人体各器官游走,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常导致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特别是皮肤科医生应对颚口线虫病给以高度关注!
02
流行情况
目前我国已报道人体颚口线虫病50多例,分布于16个省(市),其中以上海、福建及广东省较为多见:虫种以棘颚口线虫为主。
03
如何预防?
避免食用淡水“鱼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线虫#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