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期有关儿童肥胖重要研究一览
2017-06-21 MedSci MedSci原创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也导致了家长和长辈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青少年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肥胖也导致了一些慢性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更容易患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儿童肥胖还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这也是儿童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此外肥胖对于青少年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儿童肥胖的患病危险因素也会延续至成年期。梅斯医学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也导致了家长和长辈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青少年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肥胖也导致了一些慢性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更容易患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儿童肥胖还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这也是儿童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此外肥胖对于青少年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儿童肥胖的患病危险因素也会延续至成年期。梅斯医学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儿童肥胖的重要研究与大家分享。
【1】JCEM:儿童早发性肥胖的新致病机制——拷贝数变异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遗传因素能导致儿童肥胖。拷贝数变异(CNVs)是已知的导致肥胖的遗传因素,包括肥胖综合征(染色体15q11.2缺失,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和非综合征型肥胖(染色体16p11.2缺失)。
6月发表在JCEM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典和芬兰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评估了CNV对早发性肥胖的作用和上述基因在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参与者为90例早发性肥胖儿童和67例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CNV分析。BMI不一致人群的皮下脂肪组织用于基因表达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所有已知肥胖基因在内的1989个基因。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皮下脂肪组织mRNA中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的拷贝数变异极少,肥胖组17例(19%)和对照组2例(3%)。确定变异的3例(3%)涉及已知的综合征病变(分别为22q11.21复制、删除;1q21.1和16p11.2缺失),而其他人则未涉及。七种拷贝数变异独立对对肥胖产生遗传性作用。(文章详见--JCEM:儿童早发性肥胖的新致病机制——拷贝数变异)
【2】BMC Obes:儿童肥胖现象日益严重!
世界范围内肥胖症儿童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营养不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公共健康关注的双重负担。无论是儿童期还是成年期,儿童肥胖都会增加慢性病的发病风险。然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关于儿童肥胖的资料非常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埃塞俄比亚东部德雷达瓦小学儿童超重、肥胖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采用以学校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在德雷达瓦2016年3月1-30日期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4.7%(95% CI,11.7,18)和5.8%(95% CI:3.6,8)。儿童来自私立学校(AOR??= 3.4,95%可信区间:1.4,8.5),家庭经济水平较高(AOR= 16.9,95%可信区间:6.5,23.9),喜爱含糖食物(AOR??= 2.3,95%可信区间:1.1,5.1),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AOR= 3.8,95%可信区间:1.5,9.8),经常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如在他们的空闲时间看电视(AOR??= 3.6,95%可信区间:1.6,7.9),玩电脑游戏(AOR??= 4.6,95%可信区间:1.4,15.4),没有亲密朋友(AOR= 2.9,95%可信区间:1.4,6.2)都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研究发现,在本研究区内儿童超重/肥胖的现象已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因此,通过学校和公共媒体的合作来更关注于健康饮食,并改善生活方式。(文章详情--BMC Obes:儿童肥胖现象日益严重!)
【3】Pediatrics: 剖宫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肥胖吗?
全世界剖宫产率逐年升高,而全世界的儿童期肥胖也是逐年增多。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怎样的关联?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通过监测从出生到儿童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来探究剖宫产是否和儿童生长发育以及肥胖有关。
研究对象儿童来自于哥本哈根儿童哮喘出生队列的COPSAC2000(Copenhagen Prospective Studies on Asthma in Childhood)和COPSAC2010。COPSAC2010前瞻性的收集了从出生到5岁的儿童身高、体长、体重测量数据,而COPSAC2000中的相关数据收集到13岁。在3.5岁和7岁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对儿童进行了体格检测。相关协变量数据在临床随访时确认,并在分析时予以校正。
研究提示,剖宫产的孩子在6个月时会有较高的BMI,但是这种影响并没有持续到儿童期,因此并不能得出剖宫产导致儿童期肥胖的结论。(文章详情--Pediatrics: 剖宫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肥胖吗?)
【4】Gastroenterology:益生元降低身体脂肪并改变超重或肥胖儿童肠道菌群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益生元类药物可以通过肠道菌群调节人体机能,最新研究发现益生元可特异性的改变肠道菌群降低超重/肥胖儿童体重。近日研究人员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就益生元对超重或肥胖儿童的身体组成、炎症标记物、粪便中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组成的作用开展研究。
研究发现,16周时,服用OI的参与者其体重指数(降低3.1%)、体脂百分数(降低2.4%)和躯干脂肪(降低3.8%)显著降低,而安慰剂儿童相应指标增长了0.5%、0.05%和下降0.3%。OI组IL6水平显著下降(下降15%vs增长25%)。OI组血清甘油三酯减少19%。OI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普通拟杆菌数量减少。粪便样本中,对照组的初级胆汁酸水平高于OI组。
研究认为,低聚果糖菊粉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显著降低超重或肥胖青少年的体重指数、体脂含量及炎症指标。(文章详见--Gastroenterology:益生元降低身体脂肪并改变超重或肥胖儿童肠道菌群)
【5】Plos One:超重和肥胖儿童与基因有关哦!
一项发表在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儿童MC4R多态性与食欲和食物摄入的关系。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家族关联分析显示rs12970134与肥胖有显着相关性(Z = 2.449,P = 0.014)。调整年龄、性别和标准化BMI后,rs12970134与儿童的食物反应性(FR)显着相关(β’b= 0.077,Pb = 0.028),与饱腹反应(SR)显着相关(P = -0.026)。多态性也与饮料摄入量有关(β'b= 0.331,儿童Pb = 0.00016,家庭P = 0.043),但与蔬菜、水果或肉类摄入量无显着相关性(P> 0.050)。此外,此项研究还发现rs12970134、FR和饮料摄入量之间有显着的调节作用(b = 0.177,P = 0.047)。
研究表明:MC4R附近的rs12970134与食欲和饮料摄入有关,食物反应能够调节rs12970134对超重和肥胖中国儿童人群饮食摄入的影响。(文章详见--Plos One:超重和肥胖儿童与基因有关哦!)
【6】Obes Rev:严格的家庭教育可预防肥胖?
2017年3月,发表在《Obes Rev》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的系统评价,考察了教养方式对体重指数(BMI)的影响。
研究人员确定了1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将教养方式分成不同组(例如:权威式、专制式、放纵式和忽略式)的8项研究中,5项提供的证据表明,权威式教养与较低的BMI增长相关。在6项最高质量的研究中,4项表明,权威式教养方式避免了不良体重相关结局。但是,仅1项研究控制了混杂因素的全面集合。且在特定年龄组中进行的研究数量少,这排除了当教养方式与儿童体重最密切相关时,研究人员确定关键期的能力。
尽管结果不一,当前文献支持权威式教养可能防止之后的超重和肥胖的观点。需要更多持续时间更久、考察年龄变化关系的方法更复杂、控制混杂因素的全面集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章详见--Obes Rev:严格的家庭教育可预防肥胖?)
【7】J Endocr Soc:儿童肥胖与不肥胖,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大不同
根据4月25日发表在《内分泌学会杂志》上的英国一项电子健康记录研究,与正常体重的儿童相比,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高4倍。
研究人员对超过350000例儿童健康数据分析发现,尽管儿童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与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数量仍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每100000例儿童中便有超过33名2型糖尿病患儿且发病率与肥胖显着相关。
研究人员对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数据库中的电子健康记录进行了分析。具体而言,研究人员测定了1994-2013年间 2-15岁个体身体质量指数(BMI)及CPRD记录开始后糖尿病诊断情况。
研究共获得369362例参与者BMI数据。参与者平均年龄为8.8岁且49.5%为女性。总体而言,12.3%的参与者超重,而16.7%的参与者被列为肥胖。
研究期间共出现654例2型糖尿病和1318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率由1994–1998年间的6.4/100000上升到2009–2013年间的33.2/100000,而相同时间段内1型糖尿病发病率由38.2/100000上升到562.1/100000。超重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着增加,由1994–1998年间的0/100000上升到2009–2013年间的22.8/100000(P=0.01),而肥胖儿童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由 5.7/100000上升到103.3/100000(P<0.01)。
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个体占到47.1%。与BMI正常的参与者相比,肥胖个体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显着增加,比值比(OR)为3.7而发病率之比为4.33。将BMI作为连续变量分析发现,BMI Z评分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与2型糖尿病OR增加1.6相关。研究人员并未发现肥胖或BMI与1型糖尿病患病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几十年,英国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儿童肥胖率呈现平行增加趋势。体重控制可为儿童和青年人2型糖尿病的预防及管理带来更多获益。(文章详情--J Endocr Soc:儿童肥胖与不肥胖,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大不同)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用基因芯片分析皮下脂肪组织mRNA中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
96
#儿童肥胖#
75
感谢分享!继续关注!
93
预防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99
学习了新知识
96
谢谢分享,学习了
99
学习了谢谢分享
60
学习了受益匪浅。
69
按中医理论,小胖孩多数都有脾虚、肝郁。
63
值得推荐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