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10个经久不衰的科学缪误

2014-12-01 半路 煎蛋网

1. 麦当劳的汉堡不会腐烂 这个“真相”已经网传多时,但你还是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的说法是,快餐里含有过多添加剂和化学物质,所以不会物理分解,也就不能(凭良心说)算作食物。你看过那些历经多年仍然完好的麦当劳食物的照片吗?肯定看过。那些照片是真的吗?也许是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任何物质的分解或“腐烂”,微生物都需要四个元素:营养物质、水、温暖的环境和时间。在这

1. 麦当劳的汉堡不会腐烂

这个“真相”已经网传多时,但你还是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的说法是,快餐里含有过多添加剂和化学物质,所以不会物理分解,也就不能(凭良心说)算作食物。你看过那些历经多年仍然完好的麦当劳食物的照片吗?肯定看过。那些照片是真的吗?也许是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任何物质的分解或“腐烂”,微生物都需要四个元素:营养物质、水、温暖的环境和时间。在这个“神话”里缺失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水。你可能会注意到,麦当劳的汉堡在做好以后并不特别多汁。当把这样的汉堡至于室温、低湿度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它就会缩水变干,腐烂根本追不上它的脚步。家里自制的汉堡如果以同样的方法制作和存放,也会是这个效果。

2. 微波辐射致癌

只有几种辐射被证实会致癌,而能为你加热披萨的这种可不算。简单来说,有两种类型的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人们通常想到的“坏的”那一类是电离辐射,比如氡气,或者在切尔诺贝利之类的核武器爆炸现场所检测到的辐射。非电离辐射就比较无害了,它通常存在于无线电波、电脑、监视器和微波炉里。现在唯一已知的有害的非电离辐射形式是过度暴露在太阳紫外线下或日光浴床上。用微波炉加热或烹制食物跟其他烹饪手段比,(在细胞层面上)没什么危害。

3. 吃糖使儿童亢奋

大多数孩子似乎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孩子们爱吃糖果——这是两个分别属实但互不相干的说法。有一份总结报告通过16项具有资质的独立研究表明,不管儿童是否摄入大量糖,都那么亢奋。而消耗掉他们这种与生俱来的能量会使他们过度疲劳,而这已经被认为是诱发不良行为和崩溃的原因之一。总体来说,还是家长的行为起了作用:他们越是相信糖分/多动症的理论,就越是表现出挑剔和缺乏耐心。在一项双盲研究中,不知情的父母在孩子接受了糖分补充剂后更容易称他们过度活跃,即使所谓的“糖分补充剂”只是无效对照剂。

4. 抗生素能杀病毒

抗生素杀的是细菌,不是病毒。我们越是依赖抗生素来治疗感冒或流感症状,就越是容易产生更多的问题,因为其他常见细菌会产生耐药性。这就会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使你本想治愈的病状变得更加严重。的确,每年医生们都会开出几百万张的抗生素药方,因为有时候这总比花很长时间去等化验结果好,但更多的是因为患者或患者的爹妈吵着让医生这么开方子,仅仅是凭着这个潜藏危险的“神话”。

5. 人死后指甲会继续生长

你这是在逗我吧?如果想让身体组织生长,意味着它们得是活的,也就说需要氧(你活着的时候氧由心脏从血液里抽取)和从食物摄取来的养分(你死后不吃也不加工对吧)。这个神话能被误信的唯一解释是,人死后甲床的皮肤与指甲更加脱离,所以看起来是指甲变长了。

6. 无耻的“五秒法则”

谁说吃的掉地上5秒之内捡起来还可以吃的,事实上,你的食物掉在地上(这可是个充满细菌的地方)马上就会沾上细菌。流言止于智者。

7. 人工化学物质有害

不管你多想把各种糟心事跟人造化学品绑在一起,事实告诉你,这些人工化学物质跟大自然中的那些一样,不能说天生是好还是坏,唯一能跟好坏联系上的是包装问题,而不是科学。其实有很多自然物质比人工制品更能带给你伤害,比如肉毒杆菌和氰化物,一点点剂量就能致命。人工化学品在医药方面的研制反而推进了药品的发展,并且延长了我们的寿命。总之物质有好有坏,别想当然地以为自然的都好,人工的都糟。

8. 进化等于变好

许多物种会通过进化来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但是这并不等于它们变得“更好”,它们只是能在当前条件下更好地生存和繁殖而已。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部分,因为它能保证让更好的特征延续下来,但是许多生物长久以来基本保持不变,因为它们并不需要巨大的变化。而进化就是适应环境变迁的过程,仅此而已。

9. 太空中没有重力

恰恰相反,太空中重力还挺大。所以卫星才能绕着地球转,星星围着所在星系中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宇航员在太空中看起来和自己觉得失重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下落而从未着陆。他们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刚刚好。即使距离地球250英里(约402千米),在正常的轨道高度,引力也只比地球表面少了10%。

10. 宇宙大爆炸理论解释了宇宙的诞生

不同之处在字面里写着呢。大爆炸这个理论是通过我们的观察解释了早期宇宙是如何从较小、浓缩的状态变成了今天这样,而不是怎样(或何时)产生,也不是物理上关于物质和能量是怎么产生的。它也没解释这种迅速的扩张前发生了什么,或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之外有什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5546, encodeId=32d6355468f, content=好几条以前我都深信不疑。。。,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mStl88fu4NfNLvzZhgPxRuUXgacXpPeW0x8Z3Qr9c3I2kTic4ZIpR29iaftYgkjRcbv982icYMtqANBPYBgPnOia6mVtX76qMXuc/0, createdBy=d85d1636106, createdName=lietome2, createdTime=Fri Aug 14 12:25:00 CST 2015, time=2015-08-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8-14 lietome2

    好几条以前我都深信不疑。。。

    0

相关资讯

Psychol Sci:以貌取人很科学?

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之际,有人发出“这是一个看脸时代”的感慨,试想一下,如果都教授是葛大叔扮演,女主千颂伊是路人甲,追这部剧的人还有这么多么?看脸时代里类似故事并不少见,研究证明,以貌取人很科学的。 以貌取人是天生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科学家Emily Cogsdill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从3岁起就已经倾向于通过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对方的性格特征,比如诚信度和个

大数据时代,“球”神问卜变成科学

2014巴西世界杯开战在即,足坛32列强的比赛盛宴亦将马上呈现。对于大多数球迷而言,能够喝着啤酒看比赛无疑是最幸福的事情。然而,如果稍加主动地抢占科技“前排”,今年的世界杯也许不只是观看一场足球盛宴,更能全情参与,“指点”世界杯。 大数据预测东道主夺冠 最终谁将夺冠?在世界杯决赛结束之前,每个球迷都会对这个问题津津乐道。如果不是某个球队的铁杆粉丝,利用大数据预测各国家队的夺冠概率会让世界杯的谈

Natl Sci Rev:蒲慕明院士撰文解读大型脑科学计划往何处去

关于大脑活动背后的神经回路,以及神经信息是怎样处理、储存和检索的,人类现有的知识还十分有限。用超级计算机模拟人脑需要大量的猜测,这可能使得模拟出的结果具有误导性,或者偏离实际。弄清每个神经元的活动以及所有神经元之间的连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充分了解大脑来说还只是其中的一小步。 美国总统和欧盟委员会于2013年分别公布了大型脑科学计划(BRAIN Initiative和Human

Nature:全球科学产出九年翻一番

学者们有一个常见的怨言:现在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太多东西,而且速度很快。但多快才意味着科学产出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呢? 听到这个问题,许多人会举手回答称该问题无解。引用学术数据库的增长数据显然是不对的。例如汤森路透科学网每年的报告数量增加约3%。这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真正的学术出版物的增长数量:没有数据库足够全面。 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文献分析专家Lutz Bornmann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R

ASCO 2014开幕式:50年,科学的进步终将造福社会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 芝加哥时间5月31日9:08,开幕式开始 Clifford A. Hudis——science and society:50 years later 图 ASCO">ASCO现任主席Clifford A. Hudis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图片由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廖莉莉发自美国芝加哥)

科学:2014年科学新进展(投票中)

每年年底,各个大型学术机构都会公布自己的科学大事记。《科学》杂志已经就这个问题开始热身,并让普通读者投票。http://breakthroughs.sciencemag.org/?intcmp=NEWS-COLLECTION-PROMO-btoty2014 这些内容虽然不都会最终上排行榜,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至少是被《科学》作为候选科学大事,我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工作。 一、小麦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