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国学者揭示抑郁症与代谢活动之间的关联,聚焦蓝斑、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及焦虑

2024-11-04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抑郁症患者的蓝斑核代谢连接性显著增强,HF-rTMS治疗后蓝斑核连接性减弱与临床改善显著相关。此外,状态焦虑的降低对蓝斑核连接性变化与症状改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本文探讨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聚焦于脑干蓝斑核(LC)与代谢连接性的变化。研究使用18FDG-PET影像技术,分析了43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与32名健康对照组的LC代谢连接性,并评估了LC连接性在高频rTMS(HF-rTMS)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作用。研究还探讨了治疗后LC代谢连接性的变化及其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LC代谢连接性在抑郁症患者中显著增强,并且治疗后焦虑的降低在LC连接性变化和临床改善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在背景部分,文章指出抑郁症患者的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这可能导致典型的抑郁症状。药物治疗中通常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提高其水平,缓解抑郁症状。然而,在rTMS研究中,蓝斑核的作用鲜有被关注。近年来影像学研究开始揭示蓝斑代谢连接的基础机制,而了解其在抑郁症中连接变化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本研究基于蓝斑代谢连接性,将蓝斑作为靶点,观察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研究纳入了43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和32名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状均符合治疗抵抗性抑郁症标准(接受至少两次不成功的药物治疗),并在接受rTMS治疗前停用抗抑郁药至少两周。抑郁严重程度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进行评估。高频rTMS施加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每位患者接受10次rTMS治疗。脑影像数据采用18FDG-PET技术,在静息状态下扫描LC代谢连接性,并利用标准化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LC连接性分析。使用协方差连接性方法计算LC代谢连接性,并对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的LC代谢连接性显著增强,尤其在认知控制网络(CCN)和背侧注意网络(DAN)区域。CCN区域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负责执行控制功能,如决策和认知灵活性;DAN区域涉及注意力导向负面信息的控制。在LC与这些区域的超连接可能是维持认知功能的补偿机制。相对而言,抑郁症患者的LC与躯体感觉网络(SSN)连接性降低,该网络处理体感,如触觉和疼痛,这种异常与抑郁症中的身体知觉减退有关。

在LC代谢连接性对HF-rTMS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上,研究未发现显著的连接性模式,即LC代谢连接性在基线水平上并未预测治疗效果。这提示在抑郁症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中,仅凭LC连接性可能不足以预测rTMS治疗效果。

图1:与健康对照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蓝斑核的代谢连接性显著增强区域的三维脑渲染图,显示多视角的增强连接区域

治疗后分析显示,LC代谢连接性下降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相关。治疗后表现出LC与CCN和默认模式网络(DMN)中的代谢连接性下降的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减轻。LC为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其广泛的投射影响多种认知功能,例如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因此,成功的HF-rTMS治疗可能通过重新校准LC与相关脑区的活动,增强认知效率并减轻反刍倾向。此外,焦虑水平的变化对LC代谢连接性变化的调节效应也被证实。状态焦虑下降的患者,LC连接性变化与症状改善的关系更为显著,尤其是在涉及自我参照思维的DMN后区,如扣带回、后扣带回和楔前叶。

图2:蓝斑核代谢连接性变化与临床改善的关系,红色区域为显著正相关;状态焦虑变化对蓝斑核代谢连接性与临床改善关系的调节作用,红色区域为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表明,LC代谢连接性在抑郁症患者中显著增强,尤其是在控制和注意网络区域;而在HF-rTMS治疗中,LC连接性的减弱与抑郁症状的减轻显著相关。此外,状态焦虑的降低在治疗效果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这提示,结合18FDG-PET影像学和个性化的LC连接性模型,可以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优化依据,增强治疗抵抗性抑郁症的疗效。

原始出处:

Wu GR, Baeken C. Depression and metabolic connectivity: insights into the locus coeruleus, HF-rTMS, and anxiety. Transl Psychiatry. 2024;14:45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5055, encodeId=faad2235055a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13011209e05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TopicDto(id=120970, encryptionId=13011209e05c, topicName=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Nov 04 09:33:08 CST 2024, time=2024-11-0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轻轻一电,改善抑郁症?《自然-医学》:缓解率高出2倍之多

大型研究显示家庭远程监督模式的 tDCS 治疗抑郁症有效、安全且患者可接受性强。纳入 174 例患者,随机分组对比,10 周治疗后主动刺激组效果显著。

抑郁伴疲劳和嗜睡症状的原因及药物选择

疲劳和嗜睡是抑郁症常见症状,本文分析原因及影响,介绍安非他酮等药物可改善,为抑郁症伴此症状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JAMA子刊最新综述:成人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对于成人抑郁症的治疗,2024年JAMA子刊发表最新综述,包括抑郁症的定义、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等,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下成人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华西医院揭示抑郁和认知障碍对痴呆发生风险增加的影响:来自三大老年队列的前瞻性研究

抑郁症和认知障碍均显著增加老年人群痴呆的发生风险。认知障碍的风险比抑郁症更大,而二者共存时痴呆的发生风险最高,但未观察到显著的协同效应。

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神经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本文对PitNET患者出现神经精神障碍的科学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诊治 PitNET合并神经精神障碍提供参考。

Nature Medicine:非侵入性家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抑郁症患者的新疗法与新机遇

该研究验证了家用tDCS在治疗中重度抑郁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未来的居家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的神经振荡调节:抑郁症加拿大生物标志物整合网络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的慢波振荡(δ和θ波)增加与抑郁症症状改善密切相关,而α波的减少可能反映了大脑功能从情绪处理向认知处理的转变。γ波功率的增加则可能与治疗效果不佳相关。

如何应对抑郁症复发?持续缓解是关键!

抑郁症复发率高,米那普仑在抑郁症维持治疗与复发预防中效果显著,能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缓解率,与艾司西酞普兰相当且联合锂盐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效。

综述|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估抑郁症心理治疗后脑功能变化研究进展

本文对不同心理治疗后抑郁症患者fMRI特征性脑区或脑网络改变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结合脑影像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做出探讨。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童年逆境对首发精神病症状维度的影响:情感路径的证据

抑郁和双相障碍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童年逆境的相互作用可增加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的抑郁和积极症状。这表明遗传易感性可能通过情感路径影响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精神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