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国家卫健委紧急发文: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变!

2022-11-18 江淮医学 江淮医学

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自行发布的指南与共识,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自行发布的指南与共识,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

这是继5年前的11月13日,美国行业协会下调血压诊断标准之后,中国行业协会在指南中首次跟进。五年的时间,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似乎与国际接轨了。

其实,在2018年之前,连140/90mmHg,对于年龄大一点的,许多医生内心习惯上都不认为是高血压,只是大家觉得理想值是120/80mmHg罢了。

但在2018年6月9日之后,第28届欧洲高血压与心血管保护会议,发布了由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制定的ESC/ESH 2018高血压指南,将标准修改为130/80mmHg,当时国内一片哗然,但几乎所有相关医学行业学会和协会均异口同声表示,不会盲从。

可谁也没料到,仅仅时隔5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却终于与国际接轨了。

这个指南是由我国以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为主的多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应该说,具有相当的行业权威性。曾经,北医三院张煜医生死咬上海陆巍医生,说其“超范围”诊疗,拿出的“证据”也是指南。

于是,我这两天赶紧连续测了多血压,每次恰恰都在130/82 mmHg。

也就是说,我已经由一个原本健康的人,一下子成为了一个高血压病人,如果半年之后,血压还是这样,就准备办个慢性病,开始吃药了。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昨天,15日,国家卫健委通过官微发文宣布: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自行发布的指南与共识,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也就是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是参照人卫教科书的,即:成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看来,我、以及据说2亿多人,无疑是虚惊一场了。

为什么暂时国家官方层面不采纳将高血压下调10mmHg?

普遍信息源,均指向三点:

第一、根据专家介绍,之所以将高血压诊断值下调,是充分提现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理念,对高血压控制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对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并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但是,也有另外一个行业的一些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对于130/80 mmHg的这类人群使用降压药物能有明显的长期获益。

比如,一般高血压病人5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机会约10%,这是否足以需要采取药物措施?实际上没有绝对的答案。

我记得几年前我在一个权威循环杂志上看到过他们曾做过一个医学临床案例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把这个风险降低到7%,即5年内在100个受治的高血压患者中,3人会因为治疗而避免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发生,而其他97人吃药不吃药命运将是一样的。

这种类似于博彩的治疗,就像上帝掷骰子,胜算是3%,这么微小的作用与效果该不该吃药?说真的,每一位心血管医生心中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第二、根据专家介绍,之所以将高血压诊断值下调,是因为会大大降低高血压所致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

但是,正如前述所言,对于130/80 mmHg的这类人群使用降压药物能否确实具有显著的获益,并不是十分清楚或者说明确肯定。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就是依靠药物来对症,原理是扩充血管,减缓血液流速,降低血压。一旦吃上这些药物,就要终身服用。是药三分毒,长期高血压药物,对一些器官功能毕竟多少都有些影响。

另外,这类人群数量又非常庞大。不仅会加剧医保慢病药物费用,也会加大公卫慢病管理成本和费用。

第三、之所以五年前美国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为130/80mmHg,大家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而这次我国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却为何引起如此行业内的强烈争议和分歧,以至于国家卫健委官方出面发文,拿出定海神针?

我个人觉得,最大的一个区别,很可能是美国只是对130/80mmHg的这类人群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并不建议药物治疗。但是我们指南却明确表示,半年的生活方法干预后,若血压仍是130/80mmHg,就要予以降压药物治疗。

这是分歧的一个重要原点之一。

因为,说实话,血压高低,其实是人类的应激能力一种。

血压高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

有些已找到病因,比如嗜铬细胞瘤之类的肾性高血压。还有一些找不到原因,就只能按原发性高血压处理。

我斗胆问一句?

若干年后,这原发性高血压,是否有被发现真正病因的一天?

会不会,血压高其实是一种代偿,可能是休息不足,紧张疲劳,熬夜应急等,所以才需要血压高?

人身体的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血管的拥堵程度也自然会因为年龄段的不同而不同,更科学的标准应该是设置不同年龄段的血压标准值,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如果用一个20多岁人体最旺盛最标准的时期作为衡量所有年龄段的血压标准,拿一个摸子套所有人身上,是不是有点违背自然规律呢?

临床实践科学是解决具体问题,哲学是如何提出问题。在这方面,中医辩证是否可解决一些肌体代偿,恢复正常状态?

我个人觉得,此时此刻,对高血压这一慢性疾病,中西医应该抛弃各自成见,对这类“临界”高血压人群,积极探索出一个好的干预方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