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科室】
骨科
【基本资料】
患者,女,13岁
【主诉】
左小腿上段疼痛一月,加重伴纳差一周
【现病史】
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小腿上段疼痛不适,当时未重视,近一周症状加重,且局部逐渐肿胀,行走时疼痛明显加重,偶有夜间痛,无畏寒发热。
【专科检查】
左下肢跛行,左小腿上段外侧可及大小约6cmx6cm包块,局部皮肤无发红,未见静脉怒张,活动度差,界不清,局部压痛,皮温不高,左侧腹股沟区可及一些小淋巴结。
【影像图片】
【讨论问题】如何诊断?
【讨论】
评论:CT:左腓骨上段见骨皮质部分中断、少许破坏,部分骨皮质可见增生硬化,表面粗糙。骨髓腔(包括干骺段)密度不均匀性增高,边缘可见软组织肿块、范围较广、肌间隙显示较模糊,围绕腓骨骨干可见环形瘤骨,针状骨针长短不一。MRI:同一部位病变形态欠规则,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骨皮质信号不连贯,病变两端(尤其是干骺段)髓腔内亦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骨膜反应成长T1、短T2信号;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变边界不清。考虑:尤文肉瘤可能性大
【结果】
手术病理:左侧腓骨骨肉瘤
【病例小结】
骨肉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多为10~24岁的少年或青年,20岁左右者约占3/4。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1。本病常见于四肢长骨,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扁平骨以髂骨最为常见。局部疼痛、肿胀、皮温增高以及血碱性磷酸酶升高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一、瘤骨形成:是本病的主要的影像学特征, CT能明确显示密度增高的瘤骨,呈放射状、絮状或斑片状,垂直于骨皮质的放射状骨针最具特征性。瘤骨在MR的T1W I、T2W 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二、骨质破坏:CT表现为髓腔内低密度脂肪为软组织密度影占据, 髓腔可见轻度扩张,皮质不规则形和鼠咬状骨质缺损,可见筛孔征。皮质破坏的MR表现为极低信号的骨皮质内出现软组织信号,或皮质部分或全部消失,皮质可呈虫蚀状、线条状、不规则变薄或缺损。三、骨膜增生:CT表现为弧形或条形高密度影,在MR上骨膜外层 (纤维或骨化层 )T1WI及T2WI均显示低信号,内层 (细胞层 ) T1W I为低信号,T2W I为高信号。四、 软组织肿块:MR T1W I多为低信号,T2W I多为高信号,软组织肿块边缘常见一圈低信号环,即“ 假包膜 ”是MR显示软组织肿块的重要征象。CT显示软组织肿块密度一般要低于周围的正常组织,这是因为软组织肿块水肿所致,肿块内常常可见高密度瘤骨。五、增强:MR表现为T1W I早期肿瘤组织边缘强化速率明显高于中心部位。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