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肠造瘘术后临床治疗专家共识
2016-08-30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 中华小儿外科学杂志.2016,37(8):563-567.
小肠造瘘术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改善了危重NEC患儿的预后。但由于解剖生理的改变,术后易出现肠液大量丢失、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问题,在治疗上极具挑战性。规范化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因此,就NEC小肠造瘘术后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关瘘时机等问题经讨论形成如下专家共识。
201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肠造瘘术后临床治疗专家共识
2016-08-30
小肠造瘘术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改善了危重NEC患儿的预后。但由于解剖生理的改变,术后易出现肠液大量丢失、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问题,在治疗上极具挑战性。规范化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因此,就NEC小肠造瘘术后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关瘘时机等问题经讨论形成如下专家共识。
一、定义
(一)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短肠综合征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导致小肠广泛切除,剩余小肠长度不足同龄儿童长度的50%,引起肠道吸收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还包括肠切除后发生肠衰竭,需要长期(>3个月)静脉营养支持者。肠衰竭是指由于肠管功能受损导致液体和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无法维持成人体重和儿童生长。儿童肠衰竭的主要原因包括SBS、肠道神经肌源性疾病、先天性肠上皮细胞异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小肠长度存在差异,因此精确定义新生儿SBS需将术后剩余小肠长度与适于胎龄小肠长度比较,即手术后剩余小肠长度不足该胎龄患儿预测小肠长度的25%或术后因不能耐受肠内营养,需静脉营养支持超过42d的,均属于SBS。
(二)暂时性短肠综合征国外称为功能性短肠综合征,是新生儿由于疾病,为了挽救生命暂时行小肠造瘘,尽管造瘘口远端剩余小肠长度足够长,但部分患儿因造瘘部位相对较高(空肠近端造瘘),大量肠液经造瘘口丢失,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生长发育迟缓并且长期依赖静脉营养支持,其表现与短肠综合征患儿相同。对高位造瘘国内外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肉眼亦无法分辨空回肠交界,因此主要根据引流量来判断。起草本共识的专家认为小肠造瘘口距Treitz韧带的距离≤60cm的视为高位造瘘。
二、造瘘期间的治疗
肠道耐受性差、高位造瘘、营养状况差的婴儿需及时请临床营养科(或营养支持小组)的医生会诊。肠康复治疗指的是促进肠内自主营养,允许脱离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的过程。
治疗原则:①供给充足的营养以实现正常的生长发育;②积极促进剩余肠道代偿,使其脱离PN后,肠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可保证tbJL正常生长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减少与肠切除和应用PN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控制腹泻、预防肝脏损害和胆汁淤积。提倡分阶段目标治疗:①术后急性期。目标:稳定液体和电解质状况。尽早开始微量喂养和PN支持,以供给足够热能和营养素,建立正氮平衡,防止体重显著降低。推荐PN供给生理需要量,肠液丢失量由电解质溶液额外补充;②代偿期。目标:促进剩余肠管的最大代偿能力,逐步撤离PN。
拓展指南: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指南:(因为版权问题,不支持下载)
了解了解!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