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Nature Medicine:破解记忆消亡密码:小胶质细胞的逆袭之战

2025-03-08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揭示免疫疗法清除阿尔茨海默病大脑 β 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分子路线图。分析 23 例患者脑组织,发现小胶质细胞关键变化,明确疫苗与抗体疗法差异,提出下一代免疫治疗方向。

引言

在与阿尔茨海默病长达百年的拉锯战中,一项颠覆性发现正将胜利的天平推向光明——3月6日《Nature 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Microglial mechanisms drive amyloid-β clearance in immunized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首次在分子层面揭示了免疫疗法清除大脑"毒素"的完整路线图。研究人员运用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技术,如同为大脑安装分子级显微镜,捕捉到一场震撼的微观战役:原本沉睡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在免疫激活后,化身为配备"智能雷达"的超级清道夫,其吞噬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效率飙升2.3倍,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细胞竟能分泌"神经修复因子",让萎缩的神经网络重焕生机!

这项历时五年、横跨三大洲的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23例接受AN1792疫苗和Lecanemab抗体治疗的患者脑组织,结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空间蛋白质组学(Spatial Proteogenomics)等多项技术,破解了困扰学界二十年的关键谜题。数据显示,免疫治疗响应者的小胶质细胞中,TREM2和APOE这对"黄金搭档"基因表达量激增1.8倍,犹如为细胞装上精准导航系统和强力吸尘器;而在清除最彻底的脑区,补体C3蛋白浓度提升2.1倍,像在斑块表面喷涂荧光标记,指引免疫细胞实施精准打击。更激动人心的是,研究者首次发现新型小胶质细胞亚群——携带神经保护因子FGFR3的"修复者"和擅长分解代谢的"清道夫",它们的协同作战使颞叶皮层斑块清除率达到67%,创下历史性纪录!

这项研究不仅破解了疫苗与抗体疗法的疗效差异之谜,更发现了避免脑出血副作用的基因开关:当APOEε4携带者的补体信号活性被精准调控后,脑水肿风险直降58%。而最令人振奋的,是发现有效治疗能使脑细胞年轻化标志物提升40%,这意味着一场由内而外的"大脑逆龄革命"正在成为可能!此刻,我们终于读懂这些神经卫士的"作战手册",距离按下记忆暂停键,只差激活这群沉默的超级英雄——这场战役的终章,或许将由我们亲手书写。

图片

百年谜题终见曙光:免疫疗法为何能清除大脑"老年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的大脑中堆积着大量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斑块,就像顽固的"老年斑"侵蚀着记忆的殿堂。《自然·医学》的最新研究通过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技术,首次在分子层面揭示了免疫疗法清除这些致病蛋白的完整路线图。

研究团队分析了13例接受AN1792疫苗治疗的AD患者大脑样本,发现免疫治疗后大脑皮层浅层的Aβ斑块清除率最高达到67%。更惊人的是,在完成免疫治疗的脑组织中,约44%的Aβ斑块被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包裹吞噬,这一比例是未治疗患者的3倍。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上演在神经元间的"清洁革命"。

大脑清洁工的"超级变身":小胶质细胞的进化之路

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研究人员捕捉到了小胶质细胞的惊人转变。在免疫治疗响应良好的患者中,负责吞噬功能的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表达量提升2.3倍,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活性增加1.8倍。这两个关键分子就像给清洁工装上了"雷达"和"吸尘器",让它们能精准定位并吞噬Aβ斑块。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效清除斑块的小胶质细胞展现出独特的代谢特征: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相关基因上调1.5倍,而糖酵解(Glycolysis)相关基因下降40%。这种能量代谢的转换,暗示着它们从"应急模式"切换到了持久作战的"高效模式"。

疫苗VS抗体:两大免疫疗法的巅峰对决

研究对比了主动免疫(AN1792疫苗)和被动免疫(Lecanemab单抗)的机制差异。在疫苗治疗组,小胶质细胞高表达应激反应基因FAM107A(提升3.2倍),这个基因被证实能增强突触可塑性。而抗体治疗组则出现独特的SPP1基因(分泌磷蛋白1)爆发式增长,该蛋白能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重建。

空间蛋白质组学(Spatial Proteogenomics)数据显示,抗体治疗使补体C3蛋白在Aβ斑块周围的浓度增加2.1倍。这种"化学标记"机制,就像在垃圾堆上插满荧光标记,指引免疫细胞精准清除目标。

危险的副作用:免疫疗法的双刃剑之谜

研究揭开了免疫治疗引发脑炎(Encephalitis)和脑出血的分子线索。在部分疫苗治疗患者中,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LSP1)表达异常升高,这种蛋白会引发过度的炎症反应。更关键的是,携带APOEε4基因型的患者,其小胶质细胞的补体信号通路(Complement Signaling)活性比非携带者高1.7倍,这解释了为何这类人群更容易出现脑水肿等副作用。

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发现有效清除斑块的小胶质细胞会下调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表达。这些"应激蛋白"的减少,标志着大脑微环境从慢性炎症状态回归正常,为减少治疗副作用提供了新方向。

记忆宫殿的守卫者:小胶质细胞的区域特攻

研究首次绘制了不同脑区的免疫应答图谱。在颞叶皮层(Temporal Cortex, TCX),补体通路基因活跃度是其他区域的1.4倍;而在海马体(Hippocampus, HIPP),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提升2.1倍。这种区域特异性解释了为何某些脑区的斑块清除更彻底——海马体的小胶质细胞就像配备特种装备的清洁队,能更高效地分解吞噬的Aβ蛋白。

空间分析显示,抗体治疗患者顶叶皮层(Parietal Cortex, PCX)的Aβ斑块被小胶质细胞覆盖面积达51%,而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 FCX)仅27%。这种差异与局部血管密度相关,提示未来治疗需要"分区定制"清除方案。

逆转时光的密码:让衰老大脑重获新生

最突破性的发现来自表观遗传层面。在成功清除斑块的脑组织中,与神经元可塑性相关的SEMA3G基因表达量提升1.6倍,这个基因能促进突触新生。同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标志物下降40%,显示免疫治疗可能逆转脑细胞的衰老进程。

单细胞数据揭示,治疗响应者中出现新型小胶质细胞亚群:Mg-2亚群高表达神经保护因子FGFR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Mg-4亚群则携带独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这些"超级清洁工"亚群的存在,为开发细胞特异性疗法提供了靶点。

未来已来:下一代免疫治疗的四大突破方向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提出革命性的治疗策略:

TREM2激动剂联合APOE调节剂,提升小胶质细胞清除效率

补体抑制剂局部给药,在增强疗效的同时降低脑出血风险

纳米载体靶向递送FGFR3激活剂,促进神经修复

人工智能预测个体化治疗窗口期,根据APOE基因型定制方案

有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智能微胶质细胞"疗法——通过基因编辑增强小胶质细胞的Aβ识别能力,同时安装"安全开关"防止过度激活。

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免疫治疗的作用密码,更描绘出战胜阿尔茨海默病的现实图景。当我们读懂大脑清洁工的"工作日志",距离终结记忆消逝的那天,或许真的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van Olst, L., Simonton, B., Edwards, A.J. et al. Microglial mechanisms drive amyloid-β clearance in immunized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574-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204, encodeId=c2232255204e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be9e789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尔茨海默病#</a> <a href='/topic/show?id=e6dd29094a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疗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94, encryptionId=e6dd29094a1, topicName=免疫疗法), TopicDto(id=97789, encryptionId=3cbe9e7892e, topicName=阿尔茨海默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r 08 15:27:02 CST 2025, time=202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Cell》重磅: 阿尔茨海默病有望在发病前30年被高效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阿尔茨海默病(ADAD)占 AD 约 1%,发病早。研究分析其突变携带者脑脊液蛋白组,鉴定新标志物,建预测模型,对 AD 研究意义重大,也助于散发性 AD 诊断治疗。

Mol Psychiatry:环状RNA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计算识别、功能验证及潜在临床应用

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功能机制。circRNA通过调控miRNA和RNA结合蛋白,影响基因表达和突触功能。

Alzheimer’s & Dementia:多基因风险评分揭示ADHD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联系

ADHD的多基因风险评分(ADHD-PRS)与AD患者的执行功能下降、tau病理增加以及脑部葡萄糖代谢降低显著相关。顶叶的葡萄糖代谢降低介导了ADHD-PRS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简单抽血,即可提前10年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发现,这两个指标阳性,认知障碍风险增加6.8倍

该纵向研究表明,血浆p-tau 217是预测未来10年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力血液标记物,有AD一级家族史认知未受损个体其水平升高,且与其他标志物检测对比有一定特点。

Nat Med |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新突破:p-tau262和p-tau356作为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研究探讨了tau蛋白形成的STAs的生化特性,识别出其核心序列和关键磷酸化位点,并提出了p-tau262和p-tau356作为早期诊断A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了STAs在AD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Mol Neurodegener:18F-MK-6240 tau PET在慢性创伤性脑病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

18F-MK-6240 tau PET在前NFL球员的内侧颞叶区域显示出较高的摄取,与较差的记忆和语义流畅性相关。

Alzheimers Dement:我国学者发现病理性血管生成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变性有关

本研究调查了死后人类 AD 大脑和临床 AD 队列中病理性血管生成与脑血管损伤和神经变性之间的关系,发现tau 病理学可能在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导致 AD 的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变性。

Phytomedicine:天芪益智颗粒通过PKC/ERK通路减轻SAMP8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变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探讨天芪益智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治疗机制。

European Radiology:脑皮层不对称指数对痴呆患者亚型的影响

通过结构性磁共振成像(MRI)可检测大脑左右半球结构测量值的差异,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计算不对称性的方法。

Alzheimer’s & Dementia:新研究揭示老年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的共同神经基础

白质高信号和九个关键脑区节点与老年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相关。这些节点分布在默认模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和突显网络中,表明这些网络在认知和情绪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