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压监测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研究
2023-04-10 急诊时间 急诊时间 发表于上海
相较于胃残余量监测,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2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105)与B组(n=98)。
胃残余量监测早期肠内营养:A组患者留置胃管,于开始肠内营养前进行胃残余量监测。肠内营养液初始速度20ml/h,24h持续实施肠内营养患者每6h监测胃残余量。胃残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胃残余量<100ml,每6h将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上调20ml直至目标喂养速度;胃残余量>200ml,暂停肠内营养,加用胃肠动力药,每4h监测1次胃残余量,当胃残余量≤200ml时,重新开始肠内营养。
腹内压监测早期肠内营养实施:B组患者于肠内营养实施前测量腹内压,控制营养液24h匀速经硅橡胶鼻胃管泵入,患者每天需要目标热量以25kcal/(kg·d)计算。腹内压监测采用间接膀胱测压法。根据世界腹腔间隙学会2013年提出的腹内压标准化监测方法进行测量。患者入科后即刻测量腹内压,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随后动态监测腹内压。肠内营养液初始速度20ml/h,每6h监测1次腹内压,当腹内压≤15mmHg(1mmHg=0.133kpa)时,将每小时的肠内营养泵入速度上调20ml,直至目标喂养量;当腹内压在16~20mmHg时,肠内营养维持当前量,查找腹内压升高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而后每4h监测1次腹内压;当腹内压>20mmHg时,暂停肠内营养,查找腹内压升高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而后每4h监测1次腹内压,直至腹内压≤20mmHg时,重新开始肠内营养。
2、结果
B组患者腹胀、腹泻、呕吐,以及出现2种及以上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66.3%(65/98)的患者在72h内达到预计能量80%目标,显著高于A组的37.1%(39/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相较于胃残余量监测,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重症患者#
53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