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学习笔记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2023-12-17 病理小贴士1973 病理小贴士1973 发表于上海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以血管为中心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由条索状、小簇状、小巢状或单个散在分布的上皮样细胞组成。
Part.1 理论考点
01【疾病难度】★★★★★
02【考频热点】★★★
03【疾病定义】
-
是一种以血管为中心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由条索状、小簇状、小巢状或单个散在分布的上皮样细胞组成
04【临床特征】
-
30-50岁,女性多见
-
四肢浅表或深部软组织,部分可发生肝、肺和骨
-
单发或多发,约半数与血管相关或由血管发生(多为静脉)
-
因肿瘤致管腔闭塞,明显水肿和缺血性疼痛
-
手术,5年生左率为81%
05【大体特征】
-
界清或不清,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地较实,纤维样、钙化或骨
-
背景:黏液样或胶原样基质
-
排列:短条索状或小巢状
-
细胞:圆形、多边形或梭形,常见胞质内管腔或空泡形成;有时管腔或空泡内含单个或多个红细胞
-
伴随:可出现灶性钙化、骨化,少数可伴破骨巨细胞
06【镜下特征】
-
1/4病例出现核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1/10HPF)、肿瘤性坏死、灶性的梭形细胞实性区,在临床上表现为更高的侵袭性
-
部分病例内可见梭形细胞成分
-
少数病例(<10%)含有散在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
少数病例瘤细胞明显异型性,实性片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坏死,称为“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07【诊断公式】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30-50岁 + 四肢浅表或深部 + 明显水肿和缺血性疼痛 + 界清或不清、灰白或灰红、质实 + 黏液样或胶原样基质背景、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呈短条索状或小巢状
08【免疫组化】
-
阳性: CD31,CD34,FLII、ERG,FVIII、CAMTA1、YAP1-TFE3融合亚型表达TFE3
-
灶性阳性:部分病例CK,EMA,Ki-67常<20%
09【分子遗传】
-
具有特征性的t(1;3)(p36,q25)形成WWTR1-CAMTA1融合
-
特定亚型含YAP1-TFE3融合
10【鉴别诊断】
①上皮样血管瘤;②上皮样血管肉瘤;③复合型血管内皮瘤
11【规培解析】
-
细胞:圆形、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丰富红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
该病并不常见,偶尔会遇见,有一定难度,在规培考试中可以单选或病例分析的形式出题
-
后续我们将总结临床病理学教材中的所有分子遗传学内容,可关注知识星球:病理小贴士1973(分享2022年理论真题)
Part.2 切片图库
Part.3 卡片总结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血管内皮细胞肿瘤#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