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机械义肢越发逼真 人机融合让人类成为AI?
2017-09-26 佚名 康复医与工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被称作“钢铁侠”的美国SpaceX CEO、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前几天又出奇言:9月4日,他在自己的个人推特账号上,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久的未来,各国的计算机科学都会非常强大。在国家层面发生的人工智能(AI)竞争,很有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当然,本着一贯“你有病,我有药”的套路,马斯克在一番警告后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未来,人类必须发展人机融合技术,而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被称作“钢铁侠”的美国SpaceX CEO、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前几天又出奇言:9月4日,他在自己的个人推特账号上,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久的未来,各国的计算机科学都会非常强大。在国家层面发生的人工智能(AI)竞争,很有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当然,本着一贯“你有病,我有药”的套路,马斯克在一番警告后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未来,人类必须发展人机融合技术,而该倡议还得到了比尔·盖茨等人的支持。人机融合被马斯克等一干美国科技大佬青睐,它到底是什么黑科技?它真的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福音吗?
现实:机械义肢越发逼真
人机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类自己的神经系统与计算机等机械相连接,达到弥补人类感观、运动缺陷,甚至将人类意识与电脑AI相融合的地步。这个想法听起来玄而又玄,但如果你是个科幻电影迷,一定不会对其感到陌生,因为这个桥段实在是科幻电影中的经典镜头:从电影《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被砍断手臂后接上了机械义肢,到《黑客帝国》中浑身插满管线,在虚拟世界中做着永恒之梦的人类,再到《攻壳机动队》中人类意识与计算机程序的彻底融合。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桥段,其实就是人机融合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而现实中,虽然后两部作品中“浸入虚拟世界”或“上传意识”还都是没谱的事儿,但《星球大战》中那种与真实人体器官功能接近的机械义肢已经开始出现了。美国、日本等国的多家公司,近年来纷纷推出各种“智能义肢”,这些产品通过连接在人体头皮上的电位,感知残障人士的运动意向,进而驱动机械义肢完成动作。
这类技术最近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是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开幕式上,一名佩戴仿生学假肢的残疾少年为揭幕战开球,虽然该套设备造价高达8万美元,普通人暂时用不起,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逼真的机械义肢将帮助残障人士解决他们的困扰。
对于正常人而言,将机械嵌入人体的设想也已经开始实现。早在2002年,英国雷丁大学控制论专家凯文·沃伊克率先在自己的着作《我和生化机器人》中提出并剖析了“生化人”(Cyborg)这一概念,这位教授还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未来为追求舒适和便利,将自己改造为人机融合的“生化人”,将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种潮流难以阻挡。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教授为了撰写学术着作,曾在1998年利用外科手术,把一个硅片脉冲转发器植入了自己的左臂,2002年又将一个边长3毫米的方形芯片植入到左腕,使自己的神经系统通过芯片线路与计算机相连,他还在书中说,当那个戴着芯片的他在办公大楼里进进出出时,所有由电脑控制的房间都能辨认出他,自动开灯、开门,电脑还会发出“早安,沃伊克教授”的问候,并且在接到新邮件时通知他,并自动下载新邮件,他的助手也能在任何时候找到他——看来,哪怕是这种最轻度的人机融合,也能让我们的生活便利不少。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把自己的iPhone植入手臂,至少不必再担心出门忘带手机不是?
未来:人类将成为AI?
不过,如果你认为马斯克等人的指向仅仅是做做机械义肢或者在手臂上植入个芯片这类小打小闹,那你就错了。他们所说的人机融合比这更为深度——要直接深入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而他们的远景也更加疯狂——让人类成为AI。
根据彭博社最近的报道,今年8月,埃隆·马斯克的创业公Neuralink已采取措施,出售至多价值1亿美元的股票来资助人脑互联技术的开发。据报道,目前,Neuralink旗下的研发小组所研制的第一批神经植入物已被应用在帕金森症患者身上,微弱电流已被证实可有效缓解因神经退化而造成的颤抖症状。而在获得大笔融资之后,该公司将把这一相似技术拓展到其它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届时,他们可以借医疗研究名义进行人体试验,从而在对精神系统疾病患者的研究中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大脑结构。一旦该研究取得成果,Neuralink的下一步计划将是开发可植入大脑的“界面系统”,它将是一个类似于带电极的人工耳蜗和视网膜的植入物。这些设备可以给聋人和盲人带来一定的听力和视力。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给这个天马行空的计划的实践期限很短,从2017年算起,只剩四年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到2021年,我们没看到该产品让盲人复明、聋人复聪,马斯克这个牛皮就算吹破了。
难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个方案过于异想天开,即使过去几年神经科学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我们对于人脑的了解仍然远远不够。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一个100万神经元同时互动的复杂系统,而当前能达到的研究水平,比其低了好几个数量级——一年前,美国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项研究中,他们解开了1278个小鼠的神经元。虽然该研究成果让科学家们欢欣鼓舞了好一阵,这些神经元的体积其实不到1立方毫米。
当然,也有人对研究的发展速度持乐观态度。如果对生物神经元的研究能够复制人类在计算机芯片研究上的“摩尔定律”,那么从1278个神经元到100万个也许只是几年的事情。更不用说,按照Neuralink的设想,操纵人类的视力和听力,可能只需要搞懂这100万个神经元中的一小部分就可以了。
一旦我们学会了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操纵人类视觉、听觉乃至一切感知系统,那么接下来的难题将不仅在于技术,更关乎伦理——我们是否应主动操控大脑,让其享受到现实世界难以达成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感官刺激?
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世界中,人们只需插上一根接在脑后的连接线,就能目睹真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瑰丽景观、品尝难以享受的美味佳肴,甚至在虚拟世界与自己的梦中情人日夜相伴。这样的人机融合恐怕将鼓励越来越多的人抛弃现实,沉浸在虚拟中无法自拔。类似的情境我们是否乐于看到呢?
而在更远的将来,人机融合也许会帮助人类用电子元件替代神经元作为意识的载体,这意味着人类将脱离脆弱的肉体躯壳,通过将自己机械化达成永生,这就是未来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上传意识”的猜想,这是人机融合的终极愿景,恐怕同样也是马斯克所说解决AI威胁的药方所在。但如果真有那一天,这样的生命到底是人类还是AI?人类的意识又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追问,其实已经近乎于哲学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融合#
58
学习了.技术永远在进步
90
学习了.谢谢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