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接种疫苗后,对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有啥影响?
2016-10-13 MedSci MedSci原创
本项涉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旨在和别和描述,常规接种BCG、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后,对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影响。 初始检索到11 168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7篇进行数据分析。多数研究(48%)中BCG是干预疫苗。大多数研究(70%)的结果测量时间在接种疫苗后的1到12个月之间。纳入的研究偏倚风险高,动用所以评估标准,都没有发现一个低
本项涉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旨在和别和描述,常规接种BCG、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后,对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影响。
初始检索到11 168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7篇进行数据分析。多数研究(48%)中BCG是干预疫苗。大多数研究(70%)的结果测量时间在接种疫苗后的1到12个月之间。纳入的研究偏倚风险高,动用所以评估标准,都没有发现一个低风险偏倚的研究。
一共报道了143种不同的免疫指标,结合不同的计量单位和汇总统计,创造了大量的组合,因而阻碍了荟萃分析的进行。
BCG疫苗组与未接种组相比,体外IFN-γ的产生有增加趋势。接种BCG疫苗后,对体外白色念珠菌微生物抗原、破伤风类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脂多糖和乙型肝炎的刺激反应,表现为IFN-γ增加。
麻疹疫苗接种队列研究表明,破伤风类毒素微生物抗原和C白色念珠菌刺激,会导致淋巴组织增生的增加。
接种白喉-破伤风(单纯疱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滴度)和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肺炎球菌血清型14和小儿麻痹症疫苗中和反应)疫苗后,对异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加。
因证据质量较低,不能按常规进行荟萃分析。由于接种BCG疫苗后,IFN-γ的产生有增加趋势,以及接种麻疹疫苗后,微生物抗原刺激时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影响,均提示接种疫苗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
原始出处:
Rama Kandasamy,et al.Non-specific immunological effects of selected routine childhood immunisations: systematic review.BMJ 2016;355:i522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BMJ#
67
#接种疫苗#
78
#特异性#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