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件让医生转岗儿科?政策被打脸了!
2016-12-11 燕小六 “医学界”微信号
缺!缺!缺!“儿科医生荒”已是全国各地的常态。为了补上这个缺口,各省市在国家文件的指导下,陆续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扶持高校增设儿科学本科专业、扩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提高薪酬等。12月8日,四川省卫计委委托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办最新一期省内儿科医生转岗培训班,以加强、弥补儿科医生缺乏。“只有20多人报到,比预期少多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兼小儿外科主任、主
缺!缺!缺!“儿科医生荒”已是全国各地的常态。
为了补上这个缺口,各省市在国家文件的指导下,陆续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扶持高校增设儿科学本科专业、扩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提高薪酬等。
12月8日,四川省卫计委委托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办最新一期省内儿科医生转岗培训班,以加强、弥补儿科医生缺乏。“只有20多人报到,比预期少多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兼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文英教授说。
刘文英教授透露,这一期培训班原计划招纳120人,招生对象主要来自基层医院内科系统的高年资医师。拟在省人民和华西二院,分两个班授课。就目前的情况看,预估最终参与人数可达50余名,可能会合并为一个班授课。
刘文英教授应邀在开班仪式上,给大家“打气”。但听到下面人的牢骚,干了30年小儿外科的他,感慨:“因为还没有落实改善儿科/儿外科医护待遇政策,所以都不愿来。”
我不是自己想来的
“我在内科干得好好的,医院领导非要我转儿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训医生,如是说。
据他透露,从事成人内科有些年头了,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得知要参加本次儿科转岗培训,其内心很抗拒。“前期看了一些材料。看到别的儿科医生在讨论病历,自己一窍不通。再加上大家抱怨不断,医患关系又那么紧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情很差,一度想要辞职不干。”
资料显示,今年2月底,华西第二医院曾开办“2016年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班”。当时,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共23位医师,参加了转岗培训。
根据12月公布的《四川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四川省至少完成400名儿科医师转岗培训。
结合正在受训的人数看,今后4年,四川省内儿科转岗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不愿转岗的四个理由
据了解,各省市儿科医师转岗的培训方案,大多基于国家卫计委公布的《2015年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出台初期,医疗圈内人是贬大于褒。
有些医疗圈网友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不愿转岗的理由。
第一,不愿从头再来。从医数年,工作阅历和临床经验已经能保证正常生活。按照《方案》高年资医师符合转岗要求,去当儿科医生,但个人能力并不比儿科定向培养的大学生高多少,还要重新学习。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第二,儿科医师不能“快速上岗”。儿童患者被称为“哑患者”,很难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依从性差、父母各种惯、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差,再加上治疗方法和成人有很大差别,治疗难度非常大,需要特殊训练。儿内科医生很难按照疾病的这类细分,基本上是“儿童全科医生”,还要会哄孩子。因此,要成为一名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科培训才能初步掌握。
而按照《方案》,转岗受训期为12个月,需轮转儿童保健、新生儿、心血管、肾脏风湿、神经、内分泌、血液肿瘤、消化、呼吸、传染病、重症监护(ICU)11个科室,各培训一个月;余一个月可按其所在医院机动安排。粗看之下,不论从时长还是培训内容,培训较难深入。
第三,儿科医师收入低。“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是造成儿科医师大量缺乏的主要原因。”刘文英教授说。
第四,儿科医生的从业环境,很糟糕。一个小孩看病,往往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齐上阵。相比成人内科的家属,病孩的家属要焦虑得多,极易导致医患矛盾。
儿科焦虑氛围,有人性使然,也有文化因素,也有就医环境不好带来的恶性循环。国外顶级儿科是投入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一切围着小孩转。哪怕是在ICU,家长也有很多时间陪床。如果孩子最终病逝,家长也能理解这个过程的不易。但这在国内公立医院是很难做到的。随着我国儿科日益萎缩,医疗压力只会更大,医疗资源只会更紧张。家长挂不上号,孩子看不上病,会进一步加剧焦虑。
儿外科医生更缺怎么办
纵观《方案》,培训主要集中在儿内科。但刘文英教授说,儿科医生缺,儿外科医生更缺。
在欧美国家,儿科和儿外科医生的比率接近1:1。在我国,除非儿童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有儿外科室的并不多。这导致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工作。从而,选儿外专业的人更少。长期下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刘文英教授在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工作时,曾从成人胸外科接诊到一名40岁的患者。“他被诊断为食道裂口疝。这在儿科并不是罕见病,但在成人胸外科,几年都碰不到一例。儿童≠小大人。成人外科和儿外科的基础培训有很大差异,不能照搬理念。”
作为四川省政协常委,刘文英教授在相关会议上,不断为儿科医师呼吁。他建议,应对“儿科医生荒”,要尽快落实改善儿科/儿外科医护人员待遇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待遇支持,缓解工作压力。对医学毕业生选择儿科医生规培者,其补贴应高于同地区同级成人专业医生;以后作为儿科医生的,也应该有专门工作职业补贴。此外,还应设立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表扬奖项,以提高其社会荣誉感。医院应为儿科设立专门风险基金,并且不纳入科室成本考核。
这些建议在《四川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有一定的体现。《实施意见》明确,儿科医务人员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倍—1.5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政策#
58
希望看到实际行动,让儿科医生好起来
99
儿科医生荒,很难解决
94
医患关系不解决,再招也没用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