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展示XBB碾压性的免疫逃逸到底有多厉害;及XBB是否会造成重复感染的大流行?
2023-01-06 Hanson临床科研 Hanson临床科研 发表于安徽省
XBB.1.5确实很可能引发新一波新冠疫情,但不是近期感染过Omicron突变株后的重复感染所致。
关键词:COVID-19;XBB突变株;重复感染
1,XBB的免疫逃逸到底多厉害?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于2022年12月31更新的最新新冠毒株检测数据,XBB.1.5突变株已经占到美国新检出毒株的40.5%,并且是一周前的2倍、2周前的4倍【1】。
(美国新检出新冠毒株的分布。图源:美国CDC)
而在新毒株最早爆发的美国东北部地区,XBB.1.5已经占到了新检出毒株的75%【2】;XBB.1.5在纽约州的持续蔓延,也导致该州的住院人数持续增高【3】。
我们在2022年10月曾解读了曹云龙/谢晓亮团队的这项重要研究,XBB是对被测试的抗体逃避性最强的毒株,远远超过 BA.5,接近了SARS-CoV-1的逃逸程度。
新毒株XBB,免疫逃逸远超Omicron BA.5!丨谢晓亮团队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要怎么做?
Raj Rajnarayanan则用一张非常清晰的图展示了这些新毒株的免疫逃逸严重程度。Y轴越高、免疫逃逸越严重【4】。
以Omicron BA.2(0.33)为参照,BA.4/5约为0.43;北京的流行毒株BF.7接近0.6;而XBB超过了0.9。
曹云龙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
1)XBB和BQ.1.1是迄今免疫逃逸最强的突变株;
2)XBB.1.5的免疫逃逸不比XBB更强,但却由于与ACE2受体的结合更紧密,从而具有更高的内在感染性。也就是更容易感染并入侵到人体细胞。
由此,XBB.1.5引起包括美国科学家在内全球研究者的普遍担忧。
2,XBB.1.5会造成重复感染的大流行吗?
最近几天我们收到了很多问题,都是问关于北京大学曹云龙接受《人物》采访的内容,有人杜撰说“曹云龙认为XBB会很快造成重复感染的大流行”。
但我读了全文,曹云龙在采访的回答十分严谨【5】,他说的是“XBB.1.5不仅免疫逃逸能力变强了,传播力也有很大增幅。它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而曹云龙并没有说XBB会很快引发国内的大规模重复感染。
他剩下的问答内容都是基于最新科研论文的结论。
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哥伦比亚大学ADARC的何大一组、北京大学曹云龙和谢晓亮组、UTMB的Shi Pei-Yong组和OSU的刘善虑组,这4个华人科学家实验室在追踪SARS-CoV-2突变,尤其是迅速追踪Omicron出现以后病毒的血清学特性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何大一团队发出对XBB和BQ突变株免疫逃逸的警告;但Eric说:观察“临床严重程度”
新毒株XBB,免疫逃逸远超Omicron BA.5!丨谢晓亮团队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要怎么做?
新冠周报丨COVID-19新毒王BQ.1.1有这四个鲜明的特征;我们能像Eric一样乐观吗?
【精彩!】刘善虑团队更新“人类对BQ.1.1等新毒株“的中和活性;一图回答:感染过BA.5是否就无敌了?
这4个研究组也是每次新突变株和亚型出现后,最快报道突变株抗体突变特性的研究组。
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使用的血清学方法不同,材料也不同。Shi Pei-Yong使用活病毒,因此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其他3个组使用假病毒。
曹云龙和谢晓亮组使用国内灭活疫苗接种者血清,其他3个组使用mRNA疫苗接种者血清。
因此,这4个研究组得到的最关键的抗体滴度数据不尽相同,这也是这3年所有血清学研究的问题,就是因为方法学差异,抗体滴度无法横向比较。
世界卫生组织(WHO)希望所有研究的血清中和抗体使用标准单位换算,但很少有研究组真正进行这种换算。所以,最终这些结果十分不统一,而只能应用感染康复者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进行参比。比如
何大一组Cell文章显示mRNA疫苗突破性感染后的患者血清依然可以中和XBB【6】;
(BA.2, BA.4/5感染后对新毒株的中和活性。图源:Ref 5)
但是曹云龙组Nature文章显示灭活疫苗接种者发生突破性感染后中和XBB效果较弱,这些差异可能来自接种疫苗的不同,也可能来自于假病毒中和试验的评估平台不同【7】。
另外,这些研究都只是血清学研究,并没有评估疫苗的真正保护力(VE)。
2021年,一篇十分重要的Nature Med文章试图建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与疫苗预防保护力的关系。这项研究的结论十分重要。
研究发现,只要疫苗接种者血清中和滴度达到平均康复者血清中和活性的20.2%,即具有50%以上预防感染保护作用。而如果预防50%概率不发生重症,则中和活性达到平均康复者血清中和活性的3%即可。
【Nature子刊】首次回答了:预防新冠,多少中和抗体才有效?
从这篇文章的结论及其他研究,既往感染预防重复感染的保护力非常高,这也是不必担心短期内XBB在国内引发重复感染高峰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中和抗体不是唯一的疫苗提供预防保护力的因素。
我昨天的微博讲了感染和疫苗接种诱导的T细胞免疫是预防有症状感染和重症的重要因素。而上述研究组的研究都没有评估T细胞应答,这是因为这些实验室都是病毒研究实验室,而非免疫研究实验室,因此没有进行相关T细胞研究的技术。
小结:
综上所述,曹云龙等接受采访的内容非常严谨,但被很多人杜撰成了“XBB会很快造成重复感染的大流行”。
XBB.1.5确实很可能引发新一波新冠疫情,但不是近期感染过Omicron突变株后的重复感染所致。
另外,各个实验室用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评估平台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这些研究没有评估T细胞应答,因此不是全面的免疫保护研究,这些数据需要结合T细胞及疫苗预防保护力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进行综合评估。
我们也正在整理重复感染的研究,初步看:
第二次感染距离第一次感染的时间平均在139-230天,初次感染提供80%-93%的预防感染免疫保护;且二次感染约50%无症状、93%的二次感染会比第一次感染轻。
我们会在本周推出二次感染的数据综述;欢迎关注。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